一九九○年約十月李寧到訪,迎接他的有體操好手蘇鷺靜、黃劍輝、劉志華,都是香港隊體操隊成員。儘管李寧在八八年漢城奧運吊環項目失誤跌了下來,三甲不入,但他八四年在美國奧運所得的三金二銀一銅起發的體操熱潮,仍未散去。促使當年培訓精英運動員的香港體育學院,建了一個體操館,培訓體操人材。
李寧人挺隨和的,指點體操運動員態度親切,沒半點架子。十八年後,李寧不會再失誤了,他升上鳥巢邊緣,在空中飛馳,繞場一周,在場館內點燃主火炬,在二百零四個國家的運動員面前,八萬現場觀眾面前,數以億計的世界各地電視機前觀賞開幕儀式觀眾面前,體操王子氣定神閒在百米高空,踏着祥雲長卷,傳遞了神話「夸父逐日」訊息,為當晚的文藝表演:從「燦爛文明」至「輝煌時代」畫上完美句號。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仍是張藝謀展示了他後期作品風格,場面壯觀,偶有震撼攝人時刻,卻再無法教人感動。李寧的點燃火炬是例外,升空前,他站在我們那一區之前,他深呼吸了好幾遍,一如他二十四年前在奧運拿下第一面金牌前,他顯得有點緊張,那幾下深呼吸,該可讓他集中精神,應付挑戰,從天上降到地面,他完成了歷史任務,微笑起來,與當年得獎時一樣,笑得開心。
另一個教人感動的時刻,是小女孩唱「歌唱祖國」,她唱「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小女孩簡簡單單的詠唱,比起數百人擊鼓壯觀場面,竟更能牽動人心。
安排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林浩與中國團旗手姚明一起帶着國家隊進場,聰明一着,很有感人效果,卻又不至傷感氾濫,那是巨人與小孩走在一起,相映成趣,姚明神態也是帶着孩子氣,因而好看。在場觀眾在希臘隊進場,已等着看中國隊,等了近個半小時,從開幕前,在場內坐着,至中國隊進場,已過了四個多小時(不要說開幕前三小時已開始排隊進場的苦況了)。二百零三個國家的運動員進場,用上個半小時,已很有效率的了,先進場的運動員有些已躺在運動場中央,有些身體不適,由救護員帶離,更有等得不耐煩,先行離去,他們都錯過了李寧升空一幕了。
第一輪的煙花好看,往後的不管是更多款式,更燦爛,都有讓人感到不外如是。開幕前的表演,大堆頭製作,從金獅至舞龍,從秧歌舞至高台花鼓,甚至馬運之都耀香江,一次過呈上多款菜式,分開來好看,過多了,像炒雜碎,不怎樣好「吃」。而且前菜過多,第一道主菜放在場中央,壯觀的擊鼓場面,打動不了現場觀眾的心,有點點滯了。
透過畫卷來表達中國文化內涵,從文字到戲曲、禮樂、上篇講的是燦爛文明,隔很遠了,較容易處理,到了下篇的輝煌時代,星光,自然之夢想。歌功頌德不易討好,處理難度可高。古代仙女升天容易,今日太空人在空中漫遊不怎樣好看。八萬現場觀眾在看一套立體電影。場面調度,鏡頭焦點游移,只有onetake,難怪張藝謀在開幕儀式完結後,面對傳媒,解畫,那是一套不好處理的「電影」,有2008名演員,扮演不同角色,畫卷展示的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中國人不易看得懂,更不要說來自不同國家的嘉賓了。
他們卻都看得懂李寧「逐日」燃聖火,中國古典神話是一種說法,不知道那典故不是問題,現場看到的是那扣人心弦一幕,李寧演繹成功,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