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第4季經濟增長,由增長0.6%修訂至收縮0.2%,經濟衰退風險可能自去年末季已開始。剛公佈業績的房利美,第二季虧損嚴重,並遠超市場預期;金融及樓市短期內難以好轉,失業情況進一步惡化。
另一邊廂,美股卻自7月中低位回升,主因是油價回落,暫緩企業成本壓力。不過,原油調整近兩成,令整體商品市場出現年內較大幅度調整,與期油價格息息相關的天然氣及粟米,自7月份下跌超過三成。而對經濟周期較敏感的金屬,如銅、鋁等的價格亦下跌超過一成。
能源、農產品及金屬,近日的調整各自受獨立因素影響。農產品如大豆、粟米,因美國中西部天氣好轉,收成增加而令價格回軟;大米則因泰國、越南新一輪收成,令國際米價回順。左右油價升跌的因素則較複雜,除供求外,地緣政治、投機性炒賣,對其升跌亦有一定影響。
美元反彈令價格受壓
筆者卻認為商品價格於7月份的廣泛調整,是因美元見底反彈,令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受壓。但自美聯儲「包底」貝爾斯登的財困,後爆發「兩房」危機,美滙指數已擺脫4月創下的低位。從當時低點計,美元滙價至今反彈逾3%,而部份商品價格自3月開始調整。
美國核心個人消費開支指數於6月份升2.3%,顯示商品價格較之前回落,但未有減輕美國的通脹壓力。但經濟同時出現增長放慢風險,令美國息口前景更不明朗。美聯儲於周二將息率暫時維持於2%,並為經濟前景而擔憂。早前油價及其他商品價格急升壓力稍為緩和,市場對美息調升的預期因而押後到明年。
筆者認為縱使息口、財政負擔以至出口,都不構成美元升值的支持,不過近日美元擺脫低位,令商品漲勢稍作收斂,降低通脹預期,對社會民生以及企業為利好消息,美股亦因此提振。
中央政策轉變支持
至於商品的長期升勢是否就此中斷,筆者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環球央行加息以控制通脹,抑壓商品的需求增加,油價及商品價格的升勢將會因此而放慢。
現時環球政府政策,仍傾向推動需求增長為目標,美國之前大幅減息、退稅旨在力保經濟免陷衰退;中國在預期通脹回落、調控漸見成效之際,微調宏觀調控的方向,下半年的首要任務為輔助經濟平穩較快速度的增長,中東地區也採取相似手段。
新興市場對商品需求仍舊,今年餘下時間其價格走勢可望得到支持。
富邦銀行(香港)
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