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報,見國內的ITAT集團準備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資10億美元。據說ITAT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服裝連鎖公司,創始股東為中聯集團海外投資公司,後來引進了摩根士丹利、BlueRidgeChina、美林等美國名牌公司。ITAT以會員模式經營,04年開業時會員只有8家,到08年增加到800家,增幅驚人。
上市困難重重
據報道,ITAT第一次上市聆訊時遭否決,主要原因是上市委員會對公司的營業額及增長速度有所懷疑。早前國內報章報道公司第二次聆訊遭否決,但ITAT管理層發表聲明,指根本沒有第二次聆訊。無論如何,耐人尋味的是,原先的保薦人高盛及美林都退出。這些美資大行投資約一兩億美元在ITAT,他們能否成功通過上市「Exit」(套現甩身)?還是ITAT為中國人爭光,把這些美資大鱷褻玩一番?
交易所兩副嘴臉
說到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具爭議的事不少,香港股票市場已成為國內公司的「自動提款機」,每家公司在香港集資十多二十億港元,然後向大股東收購業務套現。這種財技安排,使很多高幹子弟可透過上市,把國有資產如電力等項目的利益,「合法地」轉到自己的私人賬戶,如果這些高幹子弟有美國護照,就更加完美無瑕。
不少國內公司的大股東,在國內侃侃而談,披露不少InsiderInformation,但香港聯交所卻噤若寒蟬,與對待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嘴臉差天共地。國內公司的管治質素,大家心裏有數,可惜公司管治與股價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