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後80後 - 塵翎

中國70後80後 - 塵翎

在社會情境經歷突變的國度,成長年代的差異顯得無比重要。內地小資潮流雜誌《城市畫報》整理了一批70後80後的群像,編輯成書《70/80中國新人類》。雙封面設計,70後代表人物是賈樟柯,80後是美食專欄作家殳俏。
這兩個人物的氣質分野也太壁壘分明,賈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文藝青年相,殳則是憂心吃喝玩樂的選擇多於其他的小公主,當然賈來自山西,殳是上海矜貴女,這也判定了他們的差異。這是很容易落入既定陳腔濫調的形容,就像形容兩個中國年代的特色。前者內斂獨立,後者自戀驕矜。
但細看一幅幅人物肖像與自述,在大同之中卻存有許多小異。若說是世代的分歧,不如說是人生立足點的差別更準確。住在哪裏做甚麼與甚麼人混,基本上可以決定了一個人的南轅北轍走向。社會的氛圍,時代的感性,物質生活,這些或多或少影響集體的存在氣息。只因着共同經歷的一些歷史時刻,就構成了相類的發言內容與姿態。
這些人,尤其是80後那批新人類,拍照場所多在自己的卧室,個體的品味最為彰顯。大抵因為還是青春張揚的年華,好些臉孔與神情,竟跟荒木經惟鏡頭下的日本失落自戀青年沒有兩樣。這種失落與迷惘,或許非關時代國界,而是青春的共同面貌。
把這些臉譜湊在一塊,竟有難以言說的鬱悶,雖然相中人亦有笑意盈盈的。待他們長成70後的年華,不知是何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