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在商場 - 陶傑

高官在商場 - 陶傑

高官退休進商場,除了為錢,還是為了一張名片。
香港是一個喜歡派名片的地方:由馬會董事樓、香港會、鄉村俱樂部的中菜廳,君悅酒店的Ballroom,派名片是香港事業人士的日常生活。
高官的名片,一張白卡,十年前,是一朵潔淨的皇冠,簡潔地印着名字和官銜,派出去的時候,受名片的一方,提着名片一臉傾慕地仔細端詳,看完正面再看反面,有的還戴上老花鏡細讀名片上的每一個字,然後仰視諂笑,其靨如花,對於派片人,欣賞如此戲劇化的反應,是一種精神享受。
然後名片上的皇冠換成了一朵紅色的洋紫荊。十年來,受片人臉孔上的笑容,明顯打了一個七折,而且以前像舊約聖經裏的羅德看見天使那樣的敬意減少了,但名片的份量還是有一點點,眼看受片人拿過閣下的名片,沒有隨手放進口袋──那裏面有一百幾十張別人的名片,而是掏出他的錢包,把你的名片小心翼翼地塞進他的信用卡和身份證之間,你也會得到無窮樂趣。
香港是一個小地方。高官退休,沒有名片可派了,在馬會和香港會,人頭湧湧的場合,總是有點難堪。
不錯,英國人確定了公僕的制度,退了休,可以領長俸,每月可高達九萬元。英國人希望你不要太好高騖遠,每月領公俸,領到去世那天,英國人想你每個月都去旅行,今天加勒比海,明天希臘小島加科西嘉,長住在郵輪上更好,因為這才是完美的人生。
歷任港督和布政司等,幾乎都是這樣子:麥理浩卸任了,本來他可以裝模作樣過三五年冷河,回來再當怡和的董事。衞奕信也可以做太古的行政總裁。但他們都沒有,隱居在蘇格蘭,一個接受了一紙虛名的封邑,住在一個農莊,穿牛仔褲,天天打開花園外的木欄柵,彎下腰收一瓶牛奶,下午把牧羊狗叫上車,開車去附近的商店。
人在風光的時候,要及早為沒有卡片派發的日子準備。中國的老莊、陶淵明,晚明小品的張岱和張潮,其實都為如此境界提供了指引。但香港是一條唐人街,唐人街的餐館老闆無所謂退休和上岸,他們至死也牽掛着一條街的人事八卦:吉澳同鄉會的理事長誰選上了,中國領事最近在叙香園宴請,誰坐了主家桌,誰無此殊榮。高官退休之後進官場,是延續派發名片的快慰,對方收到,一看:後面的靠山不同了,是一座銀山呀,他揩抹一下眼鏡,失敬失敬,以後飲茶斟一斟,一雙本來準備祭出來的白鴿眼,一翻就立時收了回去。
這等樂趣,是隱居蘇格蘭的村落無法享有的。在那裏,頂多只有兩聲羊咩,三數乳鴿咕咕的低鳴,何如ballroom裏,黑壓壓的一片,遠遠那個名記者,豈敢怠慢,推開四周的人殺出,一條直路向閣下奔來,為的是搶奪你最新的名片。年薪幾多不太重要,如此快慰,千金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