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 - 塵翎

六年級 - 塵翎

相對大陸的70後80後世代分野,台灣的世代論是同學會制度。以民國年份為界,生於70年代是「六年級」,1950年出生的馬英九,則是三年級尾段。
從命名方式可窺見,台灣社會核心精神仍相當純情。題外話是,中共對台政策,硬來肯定輸硬,反而打溫情牌講心意講人情還有機會感化台灣朝野上下。面對台式純情,捱不住就嫌濫情,受得了卻體會到啊人間真有情,內心暖洋洋。
早幾年前,五六年級之間的分歧討論比較激烈。成長期間的社會氛圍,造成心態上的級別異同,台灣的六年級相對逸樂,不願承擔責任,五年級則經歷過比較壓抑與反抗的青春,正攀進權力核心,視野與戰場大逆轉。跟對岸的同級同學,情境截然不同。我是六年級的,比對兩岸同學會時,也暗自把香港的同學放進去。
大陸級際差異最大,可說全無銜接,一級或等於外校幾級,以致世代之間多欠缺理解體諒,有時甚至是互相攻擊或厭惡,更沒所謂的前後輩觀念了,前陣子大陸網上的70後80後罵戰算例子一則。
台灣同學們就溫馨得多了,向學兄學姊提出建議交流學前經驗,論調始終像是同校一家親,最終都只是想重振校聲。就算是譴責與批評學妹學弟不思進取,都有點於心不忍的,老記掛自己級別在前是否該做更多才是。外地學友看着,偶也嫌拖泥帶水,像一班老是拖延畢業宴的資深小學生。幾時升中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