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奧運為長線投資 - 譚文傑

兩岸三地:奧運為長線投資 - 譚文傑

隨着北京奧運開幕在即,翻開紀錄,各主辦國無可避免地會在賽前大肆投資,對固定投資、國民生產總額等總體數據有助,惟奧運承辦國的總體規模不一,相關投資佔GDP的比重當然也有程度上的區別。
以京奧而言,總投資金額佔全國固定投資比重不到1%。奧運帶來的相關商機雖有回報,但北京GDP佔全國比重僅約4%,影響幅度確實不大。
同理可證,市場關注的「後奧運風險」,筆者認為毋須憂慮,儘管賽後的北京市須處理閒置的體育館、保養費等問題,但奧運後投資額回落屬必然,且北京所佔的經濟份額不高,投資者不妨將奧運視為當地的一項長線經濟投資,存留下來的硬體設備日後如能結合軟體內涵,才是奧運帶給主辦國最珍貴的資產。
從相關商機來看,一次性湧入北京的觀光客人數暴增,將衍生出龐大的金融服務需求,加上訊息方面包含電視轉播權、廣告等媒體服務,此次奧運可說是滙集物流與資金流於一身,短期內可望挹注當地諸多商機。惟主辦國運籌帷幄的能力也備受檢視,筆者認為京奧展現的經濟效益與附加價值,將是日後市場衡量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重要觀察指標,成為另一熱門投資題材。

中國概念股仍受惠

近期中國各項經濟數據皆體現了宏觀調控的效果,不論是經濟成長或是物價都出現降溫,高層並在近期的經濟會議中移除「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字眼,顯然是現階段當局留意成長性的問題大於對通脹的疑慮。
儘管全球通脹仍在,中國下半年經濟應能維持穩健向上,投資者不妨放下「奧運魔咒」,留意中港台股票中長線仍能受惠基本面向上的「中國概念股」。
http://trade.fub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