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官商勾結歪風豈能坐視 - 盧峯

蘋論:官商勾結歪風豈能坐視 - 盧峯

公務員事務局方面透露,政府在批准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先生加盟新世界集團時定下了幾個條件,包括不得參加與香港有關的事務,不得披露政府敏感資料,不得代表公司與政府作任何商討等。負責的官員大概認為,披露了這些規限就足以平息公眾的疑慮,就能減低利益衝突、利益輸送的嫌疑。但實際上這些所謂規限根本形同虛設,根本是官樣文章,對澄清疑團及減少公眾憂慮毫無幫助。
私人機構跟政府部門不一樣,高層人員的權責及分工不會那樣僵化。在有需要的時候,私人公司大可召集不同部門、不同子公司的主管共同處理某項大型計劃,或就計劃提供意見、協助等。換言之,即使政府規限梁先生不能參與新世界集團的香港業務或跟政府商討,他仍然可以作為公司的幕後軍師,間接參與香港的地產業務,協助公司與政府談判。像這樣的所謂規限,不是一紙毫無作用的空文又是甚麼呢?
更重要的是,公務員事務局根本不應該批准梁展文先生在退休一年多後就加盟一家主要地產發展公司,根本不應該提早讓梁先生結束三年的「過冷河期」。
梁展文先生自九七年開始出任房屋局副局長後便一直在涉及土地政策、房屋政策的部門任主要官員,包括在九九年出任屋宇署署長及在○二年出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這些職位不僅讓他可以接觸到大量有關房屋政策、土地政策的敏感資料,更讓他掌握到政府基建項目發展的規劃及緩急次序,更讓他對審批土地發展的程序及「竅門」瞭如指掌。批准這樣一位官員在退休不久後加入地產發展公司工作明顯將產生利益衝突問題,明顯將令有關地產公司得到優勢,明顯對市場其他參與者不公平。偏偏公務員事務局對這種利益衝突的情況視而不見,開綠燈讓梁先生縮短「過冷河期」。這怎不令公眾譁然、怎不令公眾懷疑及不滿呢?

而且,公務員事務局的決定很容易對政府內部包括公務員體系造成壞影響,令高層官員在與商界特別是大企業交手時左顧右盼,難以秉公辦事。試想想當官員知道在退休後可以迅速過檔私人企業「搵真銀」的話,他們當然盡量不會與大企業為難,甚至可能主動予他們方便,希望對方投桃報李。像這樣的惡劣影響,怎不令公眾憂慮、怎不令市民質疑呢?
也許是覺察到公眾對政府批准梁展文提前加入商界的不滿,特首曾蔭權先生在星期一晚突然發表聲明,指事件引起公眾關注,他已責成公務員事務局就此事的整個處理過程提交報告。特首突然而來的關注是要跟負責的局長劃清界線或是一種門面功夫外界不得而知,但從他較早前不顧既定機制及程序,主動批准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在「過冷河」期間成立公司看來,曾特首對「官商勾結」的風險根本毫不着重,市民怎能期望他可以秉公處理梁展文事件呢?市民怎能期望他會採取措施回應社會對「官商勾結」的憂慮及不滿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