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篇<br>索忍尼辛嘲史太林被捕 勞改不忘抗爭

抗爭篇
索忍尼辛嘲史太林被捕 勞改不忘抗爭

索忍尼辛原是個忠實共產黨員,自幼已立志當作家,但因與朋友通信時嘲諷史太林蓄鬍子,結果被送入勞改營。雖備受政府打壓,但未有磨滅索忍尼辛抵抗極權的決心,既放棄馬列思想,獲釋後甚至著書踢爆政府暴行,他最終被驅逐出境,流亡20年後才獲准回國。

索忍尼辛在俄國革命結束後一年出生,10歲便看《戰爭與和平》,少年時期仍憧憬共產黨,10多歲已寫書,只是沒有人願意為他出版。雖然熱愛文學,但為節省開支和方便照顧病重母親,他選擇留在羅斯托夫(Rostov)念數學,豈料此舉卻改寫他的命運。
作家身份敏感,26歲因煽動罪被送入莫斯科勞改營的索忍尼辛,於是以數學家自居,避過當局打壓。索忍尼辛甚至主動要求調往較體力勞動的哈薩克營房,以便向更多囚犯灌輸反政府意識。

擔心難回國 不敢領諾獎

1953年2月,索忍尼辛在史太林逝世前獲釋,但卻患上癌症。他決定留在哈薩克,一邊治病,一邊逃避國安局(KGB)的暗殺,三年後才返回俄羅斯教數學,但敢言作風不變,甚至準備推出首本批評史太林的書籍。
1962年,赫魯曉夫批准索忍尼辛在雜誌刊載《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揭露勞改營和前蘇聯政府的陰暗面,結果大受歡迎,更以30種語言出版逾3,000萬本,震驚全球。
勃列日涅夫上場,當局加強監控,民眾惟有偷偷摸摸看他的作品,但有麝自然香,他197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他怕出了國不能回國,所以拒絕出國領獎。政府繼續不饒人,不斷發信和打電話恐嚇他,他每晚睡覺時都要亁草叉傍身。
四年後,索忍尼辛終被搜出《古拉格群島》原稿,被國安局逐出境,流亡瑞士和美國,繼續靠教數學維生,但他堅信自己可以返鄉。1989年,蘇聯解體,索忍尼辛對國家貢獻終被承認,1994年獲准回國。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電訊報》/美國《華盛頓郵報》

《論後共產時代俄羅斯》
「我知我回到一個疲乏、士氣低落、疲不能興的俄羅斯,國家變得面目全非、正徘徊尋找自己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