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琴師天天苦候選手儲簽名

調琴師天天苦候選手儲簽名

奧運公園內外一天比一天熱鬧,各國運動員源源殺到,還有各方不請自來的奧運迷,花樣百出玩盡奧林匹克概念。這邊廂,一位北京調琴師每天去奧運村收集選手簽名;那邊廂,一位美國退休警探遠道而來,在場館外交換襟章。
今屆奧運選手見得最多的人,不是奧委會主席羅格,也不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而是這位鋼琴調音維修師。顧文躍不怕日曬雨淋,無論陰晴,每天中午過後,就會來到奧運村的選手出入口,拿着報紙,利用有限的英語,央求各國健兒在報章的奧運版上簽名留念。
洪都拉斯、津巴布韋、匈牙利、加拿大、卡塔爾、伊朗、美國……顧文躍向記者展示他連日來收集到的簽名,果然相識滿天下。他從一星期前開始收集簽名,至今逾500個,不過他根本完全不認識這些選手,只知道他們的國籍。比較遺憾的是,最難求的簽名,偏偏就是自己國家的運動員,至今一個也沒有。
收集簽名的概念,大致是來自婚禮的賓客留字:「我們舉辦奧運,全世界各地從遠方來到,就是來我們家一樣,所以我希望他們都可以留個簽名。」顧文躍每天上午先去買報紙,取出奧運專版,然後到指定地點蓋奧運紀念印章。中午過後,就走到奧運村門外等待選手,等到晚上8時才走,其間只吃一個麵包。
40歲的顧文躍不諳英語,有志願者給他寫了個牌,大意是表示歡迎來到北京,請簽個名。雖是雞同鴨講,運動員的反應大多友善,不過有時也有大牌的選手不願簽名:「我沒所謂,纏着人家不禮貌。」

美退休警交換歷屆襟章

奧運迷的誠意很是動人。60歲的華裔美籍退休警探CesarGarcia,昨日坐在奧運公園門外,胸前掛滿多屆奧運會與世界盃的紀念襟章,成為這日最受歡迎的人物。他與兒子從洛杉磯飛來,除了觀賞籃球與田徑比賽,還捧着300多枚襟章,打算與人交換。
有1988年的漢城(首爾)奧運襟章,有2000年的悉尼奧運,還有幾屆冬季奧運會的。Cesar目前以買賣古董維生,收集奧運襟章,為的不是那枚冷冰冰的金屬塊,而是與五湖四海的人士熱情交流。他是百分百中國人,但不懂半句中文,因為很年幼已隨父母移民美國。只有襟前那花樣多多的襟章,才能為他衝破語言隔膜,擁抱祖國。記者蔡元貴

CesarGar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