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京奧錯把標語當炸彈 - 李平

盡論中國:京奧錯把標語當炸彈 - 李平

京奧殺到埋身,當局視之為頭等大事,安全保衞、環境保護、交通保障逐漸進入最高級的戒備,天安門廣場已不再是可自由出入的旅遊勝地,北京市民談及「避運(諧音『避孕』,指避開運動會)」、「恭外運(諧音『宮外孕』,指恭候外國運動員)」時,詼諧中飽含無奈。

維權示威非恐怖活動

北京氣氛空前緊張,緣於當局籌辦奧運時,錯把手段當目的。《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主義的目標是使體育運動服務於人的和諧發展。」《憲章》還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是「全球性、持續性的」。可見,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只是奧林匹克主義的一個手段、一個過程,但北京偏偏視之為攸關中華民族面子的一次性檢閱,衍生出一系列寧殺錯毋放過的防範措施。
確保京奧安全,是東道主及國際社會共同的願望。但是,解放軍將領早前在記者會上將東突、藏獨、法輪功與民運並列為危害京奧安全的因素,顯然是混淆了安全問題與面子問題,錯把示威標語當恐怖炸彈。東突恐怖組織的暴力行動,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與監控;而聲援藏獨、聲援蘇丹達爾富爾人權、聲援法輪功、聲援中國民主及維權人士的言行,雖然會令中共丟面子,但並非恐怖活動,並不危及奧運人員的安全。
中國當局動員數十萬解放軍、武警、國安、公安及統戰官員,力阻批評中國人權的標語、服飾出現在奧運場館甚至北京街頭,其實無關奧運安全,當局在這方面投入的資源、對市民正常生活的干擾遠甚於防恐、反恐。

負面新聞當反華報道

與此同時,北京一直緊盯海外傳媒、網絡有關報道,錯把負面新聞當反華報道。其實,悉尼奧運、雅典奧運時,傳媒一樣熱衷炒作場館缺陷、賽場爭議、觀眾鬧事等消息,這只是媒體職業習慣使然。中共再三要求西方媒體客觀報道,怕的是媒體繼續深挖負面新聞,這對傳媒正常運作的干擾甚於對市民生活的干擾。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