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食剎 - 蔡瀾

老食剎 - 蔡瀾

團友們都對那餐中飯感到滿意,說把街邊小食搬到餐廳做,又做得出色,比吃大菜好。
吃完中飯觀光的人觀光,做腳底按摩的按摩,一下子,又到晚飯時間。
壓軸戲出了響螺,本來那麼多人吃,白灼或者油爆也行,但方師傅堅持用古法來做,那就是把螺放在燒紅的炭上,烤得肉熱汁滾亁,還不停地加上湯來煨,熟了取出肉,切掉硬的部份,把軟的片成大片上桌。
其他菜有潮式大拼盤、蒸蓮花雞、雜錦冬瓜盅、棋子豆腐、燜玉枕白菜、蛋白醉草菇、亁炸肝花和燜金錢鰻。
當地電視台來採訪,潮州廣播的主任林墩旭也是一位「老食剎」,說是訪問我,反而由我問他還有什麼值得吃的?他說還有一道失傳菜,是在肥大的鰻魚頸部𠝹一刀,剝開肉,把整條骨翻着拔出來,那條鰻魚就變成了魚肉包着魚皮,捲起來,再用上湯來煨。
我聽得大為讚賞,有時候,有些菜,只要聽已覺得好吃,而且那種刀功,那種廚藝,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如果當今能夠重現,那用得着去吃什麼新派菜呢?
第三天早上九點半鐘,飛機就要起飛,我們的早餐安排在六點多吃。
有潮州雙丸湯、灼肉菜湯、潮陽鱟粿、韭菜粿、菜脯油水粿、豬腸釀糯米、菜頭粿、潮州魚粥、筍粿和茨殼粿。本來點的糖葱薄餅當為甜品,但昨晚小販包好的到了早上已軟掉,不能吃了。
叫喜歡吃東西的人為老饕,在字眼上沒什麼形象,但潮州人稱為「老食剎」,令人連想到一個很愛吃的羅剎。羅剎有時凶猛,有時可愛,愛吃的,都應該是可愛吧?
本來,這個名詞只有音,沒有字,我從前寫為「老食煞」,但「煞」字沒有「剎」好,從此也自稱為老食剎。
【潮汕之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