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向來是外遊旺季,惟購買機票在付款方面要留神,以免受騙。有讀者誤將買機票錢存入旅行社職員私人戶口,其後機票被人取消,蒙受金錢損失,行程也泡湯。警方證實已接獲有關舉報,並列作詐騙案處理。
李先生於2月擬購買兩張加拿大航空公司來回機票,讓父母於7月底及8月初往返加拿大愛蒙頓和香港。他從網上得悉一飛旅遊有限公司可以7,600元出售機票,感價錢相宜,致電查詢由陳姓女職員為其處理。經多次電話和電郵溝通後,陳小姐指機位已確認,指示他入數15,200元至某銀行戶口便會出票,因陳小姐一直以旅行社職員名義與他接洽,他不虞有詐,到銀行櫃員機入數,豈料已墮入陷阱。
「佢電郵咗電子機票收據畀我,我都驚有問題,打去加航問,發現兩張機票被人取消咗,我睇吓張入數紙,啲錢原來入咗落佢私人戶口。我追究,佢就不斷用唔同藉口,實牙實齒話一定會出番機票畀我,我自己又忙,惟有畀機會佢,點知佢一直用拖字訣。我搵過一飛,佢哋話冇收過我錢,幫唔到我。」
延至6月,李先生終於忍無可忍報警,「不過警方話要等到7月尾飛唔到至做到嘢。有冇搞錯,好明顯佢攞咗我啲錢中飽私囊,咁都唔行動,機票又冇,錢又攞唔番,唔知點算。」李先生不忿說。
已遭旅行社解僱
一飛旅遊函覆,前職員陳小姐曾挪用客人票款,他們曾多次提出警告,其後更將她解僱。由於陳離職時拖欠公司13萬元,故已應律師建議於6月中到油麻地分區警署報案,他們也建議及陪同李先生到警署報案。一飛稱,有關加拿大之機票是陳與李先生私下交易,該公司並無正式購票紀錄。該公司正等待警方調查結果。
油麻地分區警署證實,本年6月14日接舉報指一名旅行社前僱員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已列作詐騙案深入調查,由於李先生之投訴屬調查一部份,警方暫不評論,調查人員會與李先生保持聯絡,知會他調查進度。
香港旅遊業議會稱,根據投訴人及旅行社提供的資料,個案牽涉刑事成份,該會無法深入調查,不便發表意見。加航發言人也表示不宜評論事件。
李先生於7月31日向本報表示,陳小姐一周多前主動致電給他,表示稍後會將錢存回其銀行戶口,但他至當日仍未收到。而其父母加拿大之旅已泡湯。檔案編號:0626071
入數前確認戶口
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及諮詢部首席主任陳永佳稱,購物時,最理想是一手交錢、一手收貨及取收據,惟若有公司要求客戶先存款入銀行戶口,客戶必須先確認戶口持有者誰屬,消費者可選擇到櫃枱存款,由櫃員確定後才入數,並謹記取回入數紙,如有問題可有憑據查究。
購買機票必check
*向持有效旅行代理商牌照的旅行社購買機票
*要求旅行社發出付款收據,查看收據是否有旅行代理商牌照號碼
*出票前不要付全費,定金越少越好
*直接向航空公司查問自己機位情況
*核對機票資料是否正確,如姓名、目的地、出發與回程日期及航班資料
資料提供:消委會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捐款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