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蹟 - 李純恩

歷史遺蹟 - 李純恩

奧運前夕,北京開放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的核心區域「九州景區」。
北京人遊覽之後,大表失望,說園裏雜草叢生,斷垣敗瓦,荒涼景象,看了令人辛酸,埋怨為什麼不修整好了才見人。
圓明園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度焚燒,理當是一個廢墟,這一段歷史大家都知道。如果為了開放遊覽,而特地重新修建,那只會多一個俗氣的仿古劣作。
剛剛遊完吳哥窟回來,在那裏,大量的吳哥王朝遺址,全是斷垣殘壁,修復工作由西方國家加日本一起努力了一百多年,完工依然遙遙無期。遊人走到哪裏,在殘存的建築群裏,入目皆是大堆坍塌下來的石塊,這些石塊青苔滿佈,在天地間不知呆了多少歲月,而今,已自成一種風景。
若是吳哥遺址上沒有了這些坍塌下來的亂石,沒有質感豐富的斷垣殘壁,又或者照着原本模樣仿製新建,那其實是對古蹟最大的破壞。
如果圓明園當年沒有遭搶遭燒,那麼到了今天,不過是北京眾多的旅遊地如故宮、北海、頤和園之一,其存在意義,反而沒有今天重大。它的存在價值,就是因為有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趁火打劫,才大大增值。那些國人眼中的破爛石頭,本身就是風景。
我們不說什麼愛國教育,只說歷史見證,如果沒有這些廢墟中的斷垣敗壁,而來一座簇新的仿古建築,那到圓明園,還不如去看國家大劇院那鳥蛋了。
開放圓明園,要做的功夫,是在那些斷垣敗壁之處,標明位置,寫出原來是什麼地方,附加相關資料如建築、材料、寓意等。這種事情,可去當年八國聯軍的國家請專家有系統地來做,相信他們會很樂意,並會比中國人自己做得好,你看今天的吳哥遺址,就是最好的例子。至於中國人,先把景點周圍的雜草和垃圾清理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