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項目將會是較受港人捧場的奧運項目,不僅因為中國隊有機會囊括金牌,體操本身的優美藝術,也引人入勝。觀眾收看直播時,在欣賞體操選手的精湛技藝之餘,不妨也多加注意引領選手進出賽場的年輕姑娘。她們並非等閒的帶位員,而是身經百戰的退役中國體操健兒。
培訓一年 雙臂也壯了
九位姑娘連日來勤操猛練,她們不是參加奧運比賽的選手,而是負責引領運動員進出賽區的引導員。多個賽項都設有引導員,但體操項目的引導員的挑選比較嚴格,都是退役的精英體操健兒。以21歲的陳曦為例,祖籍浙江的她,1999年曾經在廣東舉行的全國錦標賽奪得一面銅牌。
體操項目刻意挑選退役體操運動員做引導員,一方面是她們與選手的高度差不多,進場時觀感較佳;另方面則是她們熟悉體操項目運作,培訓起來事半功倍。不過她們仍然要接受長達一年的訓練,尤其在這幾天,每日都要訓練一至兩小時。「很累的,我們要雙手舉起1.5公斤重的國旗牌,每次進場持續一分半鐘,練得雙臂也壯了。」陳曦說。
別看舉舉牌帶帶位這麼等閒,到底是關乎國家形象,引導員的一舉一動都有嚴格要求:「比賽期間,我們可以坐在場邊看,甚至替國家隊員加油。但坐要坐得腰板挺直。自己國家代表得分高或者失手,我們都不能表現得太驚訝,以免失態。總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保持微笑。」
保持微笑 坐要挺直腰
陳曦5歲開始接受體操訓練,12歲就拿得全國錦標的獎牌。她跟每一位運動員一樣,都夢想過參加奧運,可惜中國體操水平太高,自己又有傷病,最終沒有代表過國家隊比賽。小妮子剛大學畢業,完成英語系學位課程,心願是當上體操教練,再以另一種身份參與奧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