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沽貨與持貨怎抉擇?

衍生創富:沽貨與持貨怎抉擇?

在業績期展開前,港股在兩周前已開始反彈,持有正股者,或會想過在股份回升時沽出正股套現,但卻擔心沽貨後失去繼續賺取潛在回報的機會。
若估計正股業績表現僅合乎市場預期,相信股價在業績公佈後有機會輕微回吐或橫行,這時或可考慮趁股份升後先行沽貨,再考慮透過股票掛鈎投資(ELI)繼續獲取潛在回報。
以將在8月13日公佈業績的港交所(388)為例,其股價由低位100元急升至126元時受阻回吐。如持有正股者,沒有在上升之際沽出,則高位較現價約117元有約9元的差距。反之,如持有正股者在126元先沽出正股,再透過ELI作為獲取潛在回報的投資工具,風險或可望降低。以一隻44天期,參考價百分比94%的港交所ELI為例,年息25.66厘。由於其到期日在預期除息日,即9月5日後,此ELI年息已計及股息因素。
倘若同一天投資者以126元沽出港交所,並同時參與上述ELI,若以10萬元投資額計,將可獲取3000元利息。如到期日正股跌至117元,即低於參考價118.44元(即126×94%),投資者將要接貨。惟計及潛在年息及參考價因素,上述ELI接貨的成本將降至114.89元,較港交所股價117元為低。由此可見,在升市時未有沽出正股者,在例子中將出現約9元的賬面虧損,惟採取沽貨及持有ELI者,則有機會降低風險,甚至獲取潛在回報。

註:上述數據截至7月30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