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由《蘋果日報》與郊野公園之友會合作,逢星期日出版,介紹本港郊遊好去處
那是天涯與海角的巧遇,是寶藍與淡綠的相會,拼湊成一灣奇異色彩。河海性格分明,一邊蜿蜒推進,輕輕染塗了一抹黃、一抹綠;一邊汪洋浩瀚,深深漂滿了一片藍色。好風景,人煙杳杳,獨餘一角風流與一條金線。要一睹這樣微妙的景象,一定要走到大地的盡頭,人間的角落。
香港位處珠江三角洲,河水夾雜泥沙與各種雜質,源源不絕流入本港西部水域。東部南部的水域則受太平洋水流支配,擁有永恒的湛藍。當河水與海水交滙,水面便顯現出一片藍、一片綠、一片黃。大嶼山西南端的分流,剛好把鹹淡水流分界,構成獨特的圖象。
分流就是鹹淡水分流之處,晴天之下,從分流角外望,可以清楚看見一條鮮明的分水界;一邊泥黃淺綠的淡水與一邊深藍的鹹水各據一方,有「金線分流」之稱。南大嶼郊野公園的鳳凰徑第七段途經分流,由大澳南涌起步,沿着嶼西海岸經過二澳,穿越雞公與大磡森之間的山坳抵達煎魚灣,熬過滿途荊蔓,再越過響鐘坳,便是分流了。全程10.5公里,需時3小時。
東灣蔚藍 西灣淡綠
分流半島是大嶼山的一條小尾巴,凸出的陸地橫截了東西兩股水流,分流西灣全是深黃淡綠,分流東灣則蔚藍動人。漁農自然護理署開闢了一條分流郊遊徑,兩公里的小路走遍分流半島,路程約一小時。沿途除了「金線分流」景觀,還可觀賞歷史悠久的分流石筍與分流炮台。
如何前往:自梅窩和東涌駛往大澳或昂坪的巴士均會途經石壁水塘,在經過水壩之後,在石壁站下車,巴士站設在公廁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