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災樂禍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幸災樂禍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我們學英文,不知不覺也學了些法文、德文甚至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的皮毛。這還不包括「字源」的拉丁文。語言要活、不僵化,有時得靠外語滋潤。C'estlavie的英文說法是thisislife,中文該是「這就是人生」吧。但中英文的說法都沒有把c'estlavie未盡之言帶出來:「你就認命吧」。
英語作家借用外來語不一定是為了炫耀,通常是覺得自己的母語在某些意境上有些欠缺,難達己意。要說某人虛榮心重好搶風頭,英文就沒有一個字比primadonna更貼切。Primadonna是義大利歌劇中的firstlady,「正印花旦」。此詞本單指女人,但男人愛出風頭亦不少見,因此今天的primadonna亦見鬚眉。
英文借來的外語,如果僅限於意大利和西班牙文,我們初看雖覺陌生,卻也不至如捧天書。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的發音,不像英文那麼多變數,規矩得很,把握到基本原理後就通行無阻。凡能夠琅琅上口的「生字」都易於記憶。最怕碰到的loanword是德文。試看Weltanschauung這十四個字母排出來的單字。如果我們沒有上過基本德語課,休想無師自通。可是Weltanschauung事關「宇宙觀」,英語詞彙中沒有相當的字眼,因此入了較具規模的英語辭典。另一個非常管用的德文單字是Schadenfreude:「幸災樂禍」。
《新聞周刊》有一欄目叫TheGoodLife,美好的生活。內容可視為有錢人「吃喝玩樂」指南。怎樣的生活才算美好呢?最近的一期(七月二十八)說香港半島酒店慶祝開業八十周年,特別安排了給客人坐直升機到香港人跡罕至的地方觀鳥、遊古剎、訪漁村、晒太陽的節目。傍晚時由遊艇載返碼頭,即有豪華Rolls-Royce送回酒店,在半島的四家餐廳輪流享口福。可惜所費若干沒有列出來。
讀者投書是美國報刊一大特色。《新聞周刊》早前有專文介紹「超級富豪」生活,標題是"UnsinkableLuxury"。「打不沉的」語意雙關,說的既是圖片上那艘有半裸美女躺着晒太陽的豪華遊艇,也泛指窮奢極侈的富豪生活。他們在酒店寄宿一個晚上,一擲就是15,000美元。一位壽翁過生日,為了不受「閒雜人等」騷擾,一口氣花了830,000美元在旅館訂了五十個房間,只是為了方便客人補添脂粉和更換衣服。
刊登出來的讀者投書,通常都是一半說好話,一半數不是的,這次卻是顯著的例外。七封發表的信,全都「口出惡聲」。Shameonyou!我們周圍還有這麼多人吃不飽穿不暖,你還替這些「淫富」(obscenerich)的咀臉作招搖?其中CurtHanson先生的信最長。他問:AreBradPittandAngelinaJoliesoimportantthattheycanflytoNamibiaintheirownjetandrentoutanentirehotelsothe"people"won'tbeabletobotherthem?
以常理看,讀者來信絕不只七封。編輯有權決定取捨。說不定來件中說話更不客氣的早已割愛,而刊出來的幾封腔調亦經「校正」,因為其中可能有口不擇言者咒罵這些「老番」石崇(249-300)行為「折墮」,必有報應。將來他們落魄,千萬別施捨他們一毛錢。揚才露己惹殺身之禍。揚「財」露己亦易挑起尋常百姓家的Schadenfreude。但不管揚才或揚財,都是bad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