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低 責任感低 學習動機低<br>小心提防長假後遺症

自律性低 責任感低 學習動機低
小心提防長假後遺症

床頭櫃上每朝響個不停的鬧鐘休假,莘莘學子可以放下書包,開始悠長暑假。但早晚顛倒、全日無限制上網及打機等無規律的生活習慣,令長期後遺症伺機侵襲,開學後無心上課,成績大倒退。專家指出,自律性低、責任感低以及學習動機低的「三低」學童是高危族,開學前一周應收拾心情,家長要協助子女重回上學的生活軌道,最忌「噚晚落機,今日返學。」 記者:鍾麗霞

子女放長假後心散如何是好?相信是不少家長面對的難題,全人發展中心輔導員李惠玲指出,近年陸續有研究分析長假期對心理狀況的影響,長假期後出現的負面情緒,對兒童及成人也有影響。

「冇心機做嘢或聽書」

外國一項針對20至30歲年輕人的研究發現,逾30%人出現長假後遺症,影響工作及學習,「最常見嘅問題係情緒低落,唔想返工返學,冇心機做嘢或者聽書。」雖然不是一種疾病,卻會擾亂正常生活。
她解釋,學童長假後遺症分生理、心理及行為三方面,常見症狀包括無胃口、賴床、不能集中精神,容易疲倦、緊張及發脾氣等,更有學童因開學兩、三個月也未能擺脫長假後遺症的困擾,令成績直插谷底。
長假後遺症的影響因人而異,但對自律性、責任感及學習動機低的學童影響會較大,因為他們未必明白上學的意義,沒有學習目標,長假後往往缺乏上學動機,不自律及缺乏責任感的學童,也很難做到自動自覺調整心情,做好返學的準備。

暑假完結前一周收心

要將悠長暑假的影響在開學後減至最低,李惠玲建議家長要做好準備,「千祈唔好安排係最後一個禮拜去旅行,最差就係夜晚落機,第二朝就返學,心情對比太大,細路仔好難平復心情」。家長宜在暑假完結前的一周,為子女制訂模擬上學的起居作息時間表,例如早睡早起、規定上網及看電視時間、三餐定時,令子女開學後可以盡快投入正常學習生活。
密密麻麻的暑期活動未必能培養兒童的自律及責任感,家長可為子女訂下一些如執房及打掃等任務,「好多家庭都請外傭,令小朋友覺得屋企嘅工作唔關佢哋事。」自理能力強的小朋友,較容易從悠閒假期中回復過來。

假期放縱睡眠反更疲倦

難得有長假,不少人會用盡一分一秒,令放假比返工返學還要累;也有人放假甚麼也不做,只顧睡和吃,締造馬拉松睡覺紀錄,兩者都對身體有害無益。美國有研究指假期生活亂龍是導致無法重投假期後正常生活的元凶,專家建議儘管平日睡眠極為不足,放假時也不應死睡,只應較平日多睡一、兩小時。
長假期是打亂睡眠習慣的高危日子,美國一項有數十名上班族參與的研究發現,睡眠規律一旦在長假期間被打破,經常睡到日上三竿,當回復原本的生活時,即使本來沒有失眠問題的人,也很容易出現睡眠失調。
常見的問題是放假期間中午才起床,或午睡後晚上無法入眠,到假期結束時仍無法糾正這種睡眠習慣,上班初期就會持續數晚失眠,日間無法集中精神工作而造成壓力,終變成惡性的長期失眠,故建議假期不要放縱睡眠,睡得太多反而會令人更疲倦。

學童長假後遺症常見症狀

生理方面:容易失眠、疲倦及胃口欠佳
心理方面:容易緊張及焦慮、情緒易激動及經常發脾氣
行為方面:經常賴床、不願返學、上堂不能集中精神及打瞌睡、成績大倒退
資料提供:全人發展中心心理輔導員李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