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越來越近,曾幾何時,奧運概念是股票市場的寵兒,任何個股只要與奧運有關,股價無不飛升。現在距奧運開幕不足一星期,那些曾是萬千寵愛的奧運概念股,十有八九股價已經打回原形,乏人問津。上周五傳出中央再有救市措施,上證及港股下午應聲而起,是不折不扣的奧運托市,那到底舉辦奧運對股市有何影響?
宏觀地看,舉辦奧運的國家會大興土木,基建、鐵路、酒店等如雨後春筍,刺激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升,股市亦應該相對地看好。翻看以往20年共6屆奧運會,當地股市在辦奧前一年都有不俗表現,其中以1988年漢城奧運及今次北京奧運最為突出,兩地股市分別升了近倍。兩個亞洲國家最大共通之處是辦奧時都是發展中國家,增長迅速,所以表現亮麗。
不過,南韓股市在奧運後不久便下滑,甚至在奧運之後連續兩年跑輸外圍(道指),可見當資金聚焦奧運,往往盲目樂觀。
這些說法不是事後孔明,筆者之前在報章雜誌也有提及,可惜士佳也是人,也曾被這個奧運升市論騙倒過。
話說回來,今屆北京奧運,創了不少「第一次」,股市在過去兩年均翻倍,可惜今年才過了一半,上證綜合指數已由高位下跌近6成,上周五胡主席更叫大眾不要高估奧運對經濟的影響。
事實上,除了基建投資外,奧運的實際影響的確有限,歐美人士對於在黃口黃面的地方,參與體育盛典,其實不太熱切,當年日韓世界盃正是好例子。筆者親身參與過幾次世界盃,日韓世界盃可算是最少外國人的一次,那些希望染指國外市場的品牌如體操王子,無限聯想及蒙面牛郎等,單憑朝夕奧運,也不能取得效果,看來奧運對經濟的刺激,尤其套用在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上,已經被高估了,當好夢正甜,升得越急,往後便可能跌得越勁。
短線看好 長線睇淡
不過,奧運作用有限,但至少仍可輕微冲喜一下,中央周五為此出手托市便是最佳證明,所以指數未來再彈高一點,即使上穿24000亦不足為奇。
但冲喜之後便難說了,筆者主調始終是大環境向下,但面對奧運政治市卻不能隨便造淡,如果鍾意追逐短跑,揸揸無妨,但若喜歡馬拉松,就要把握每次下跌一定比例造淡大市(比方高位計下跌3%),總之看好看淡皆可,看好屬短看淡屬長,兩手準備,有策略也有目標,才可以高呼:「IAMREADY!」。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