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先學會「排隊」吧 - 張成覺

探針:先學會「排隊」吧 - 張成覺

動漫節開幕,午間電視新聞可見數千人排隊入場。有兩名青少年因起哄被警方帶走,相信不屬已經守候了三天三夜的「粉絲」。如是的話未免太寃了。
而昨天的午間新聞也有排隊的報道,那是輪候換購奧運紀念鈔。中銀荃灣分行外面一千八百人排隊,中環也有一千人,但警方與市民相互配合,秩序良好。

是自尊自愛自重

由此想起日前香港記者被北京公安毆打扣查的事件,即緣自當天北京市民排隊買奧運入場券的混亂。公安的心態是「家醜不可外揚」,必須禁止拍攝。為此,沒有揮舞警棍,只對記者「叉頸」推撞算是克制的了。
其實,正確的方法應是如同香港警方那樣,針對個別破壞秩序的滋事者,將其帶離現場以儆效尤;而不是驅逐記者,禁制拍攝,掩蓋真相。但北京公安沒有這樣做,原因當在他們深知,排隊「加塞」(粵語稱「打尖」)司空見慣,無法杜絕。既然「打尖」人多,「法不責眾」,便實行「柿子揀軟的揑」,向文質彬彬的香港記者下手,趕其離場了事。
至於現代信息傳送手段發達,鏡頭之下,公安的粗暴舉止無所遁形,那是他們始料不及的。也有可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認為將個把記者推倒在地沒甚麼大不了,而大批市民爭先恐後亂成一團的場景曝光,就有傷首善之區民眾的臉面了。
此一事件引起若干論者的慨嘆。其中,阿旦(鄭丹瑞)撰文稱:
「想中國真正富強,不必強加民主,更不能再用暴力,只需教曉他們做好一件小事,這樁小事做對了,做好了,中國就自然富強起來。
「這樁小事有多小?『排隊』!」
文中追述其十二年前在北京機場轉機的經驗,說「無論我排在前面或後面,我總會成為最後一個辦理登機手續的搭客」,因為每次都被人「打尖」。類似阿旦的經驗,大概許多港人均不陌生。
深想一層,「排隊」未必如阿旦所言屬於小事,尤其對於毛時代之後的大陸國人,「茲事體大」!
排隊,是對文明社會「遊戲規則」的尊重,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後者即所謂自尊自愛自重,是充份意識到現代社會的一介公民,兼有其權利與義務,必須為自身的一言一行負責,對社會要有所承擔。

開放後積重難返

阿旦該文有點自相矛盾。他前面稱「排隊」為小事,後面又引述早前看電視新聞時與外籍朋友的對話。那是「北京市民學習在公車站排隊的畫面」,外籍朋友驚訝曰:「排隊都要學?」他答稱:「要,而且永遠學不好。」
「永遠學不好」,未免說得太絕對了。本世紀內,總可以有希望吧?
回顧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在大陸首屆政協開幕詞中稱:「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不過,其後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十七年後的文革,使這一文明進程大幅倒退,其中就包括「排隊」文化的極大衰減。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但積重難返,胡耀邦提倡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虛有其名,徒託空言,根本不可能撥亂反正。社會風氣日益敗壞,道德淪喪,於今為烈,尤以黨風不正稱最。
但不管怎樣,新世紀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蕩蕩,民主與文明勢不可當。難道再過九十年,大陸同胞還趕不上香港和海峽彼岸的台灣,仍然學不會排隊?

張成覺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