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裏的曹操,在上集變成垂涎美女小喬的色鬼。赤壁之戰,為了搶一個女人?這一點,把曹操庸俗而唐突了,但沒有辦法,照顧歐美市場,《木馬屠城記》裏攻打特洛伊,就是為了爭奪海倫。
這就是所謂地球一體化的問題。華語片大製作,出於吳宇森名下,要想到歐美觀眾。三國的背景混亂,漢靈帝想傳位給何皇后的嫡生太子,董卓卻要擁立庶出的王美人另一個太子陳留王,搞得軍閥混戰,董卓、袁紹、曹操,一個個黑吃黑上場,分裂成為三國,其間還有宦官作亂,黃巾賊暴起,三國的背景,今天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沒有興趣了解,何況玩電腦遊戲長大的美國青少年觀眾?
曹操這個人物,就要被迫以西方觀眾了解的角度簡化。西方觀眾聽說過特洛伊爭奪海倫之戰,也明白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的意圖。
大陸憤青當然大罵,有什麼好抗議呢?六十年來,中國的文化都處於「簡化」過程;簡體字取代正體,結婚的三書六禮,簡化為擺喜酒、度蜜月;文字簡化為白話,長江三峽的許多古鎮,由白帝城到張飛廟,全部沉江,炮聲一轟,都「簡化」為一道三峽大壩。
吳宇森把曹操簡化為一個色鬼,崇尚精緻的日本人可以抗議,堅持傳統的韓國人可以不滿,獨是中國觀眾沒有資格吵鬧。中國文化早已在簡化之中點點湮沒,多一個吳宇森簡約版的曹操;長話短說,也很符合中國追求經濟效益。
何況《赤壁》的曹操,也很立體。斬孔融、殺信使,曹操不眨眼睛,但是叫歌妓在小喬的畫像前擺甫士,歌妓的姿勢擺錯了,曹操很耐心地糾正她,叫她把頭側到另一邊,跟畫像一樣。觀眾擔心曹操會把歌妓也殺掉,但對於女人,曹操硬是手下留了點情。
這是人物性格的戲味所在。張豐毅也演得很豐富,上集迷戀小喬,下集如果補一場橫槊賦詩,能彌補此一淺陋。
然而曹操這個人物,如果說是中國的馬奇艾維里,外國觀眾還會明白一點,但馬奇艾維里只是威尼斯的一個謀略理論家,曹操的性格魅力更盛。東西方是不可能完全溝通的,此所以三國這部巨著,改編電影,還要以全球為對象,導演只能求票房取勝,現在美聯社叫好了,打了一點底,如果日本人稱許更佳,大陸憤青評論無關痛癢,不足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