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教路 免頻換奶粉<br>摩肚治嬰兒便秘

醫生教路 免頻換奶粉
摩肚治嬰兒便秘

【本報訊】子女能成龍成鳳之前,原來最令父母飲得杯落的是孩子可以天天大便。家中嬰兒幾天有入無出又或「屙石頭」,家長憂心如焚三日換一次奶粉,又強行用手指撐開嬰兒的肛門排便,令小屁股受傷流血。有兒科專科醫生指,若嬰兒大便不暢順,可沿其肚臍順時針打圈按摩;至於有說日本奶粉不易致便秘,其實是因為含有輕瀉劑。 記者:張嘉雯

何太的兒子半歲開始出現便秘,由每天一次排便,變為兩三天一次,糞便很硬,每次都要十分用力排出,何太於是每三天轉換一次奶粉,又以手指撐開兒子肛門,令糞便排出,最終兒子肛門流血,問題至三歲仍沒有改善,「佢後來直情係一滴一滴咁滴血出嚟,好擔心佢有大病,周圍帶佢睇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何太兒子的糞便硬,是便秘的病徵,但家長不應強行以手指分開肛門。他表示,不少家長對子女便秘過份擔心,事實只有極少數個案與嚴重疾病有關。

六個月大可飲西梅汁

譚一翔解釋,嬰兒超過一日不大便、大便不暢順、大便中有粒粒、糞便顏色較深或呈綠色、大便很臭或有酸味,甚至數天不排便也不算是便秘,只要最終排出的大便軟身,也算正常。若家長不放心,可以在嬰兒放鬆時,輕按他們的腹部,若發現肚仔「谷實」,「加埋成日喊呀,扭晒個身,唔舒服呀好𤷪𤺧,就可能係便秘喇。」
譚一翔指,現時的奶粉大多加入乳清蛋白,又含微量元素,易被嬰兒腸胃吸收,但若奶粉用得太多,家長不斷擠壓量匙的奶粉,會令嬰兒因水份不足而便秘。
此外,腸胃不適、飲水不足和生活習慣改變也會引發便秘,「最常見係家長訓練小朋友戒片,小朋友於是唔肯屙,越唔肯屙就越難屙。」他不贊成父母用打罵或威嚇手段迫子女「戒片」,否則只會落得子女「屙石頭」的下場。
他建議父母不要把奶粉溝稀,每天額外給三至四個月大的嬰孩餵兩至八安士水,並混入小量葡萄糖令水更易入口,但不要使用蜜糖,因為蜜糖未經消毒,可能影響健康;六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可以飲用西梅汁及蘋果汁,但豆奶則沒有效用;一歲以後,可以剁碎菜蔬混入稀飯當中。
另外,家長可沿嬰兒肚臍周圍順時針或在肛門處以打圈方式按摩,洗澡時,以溫水輕揉胃部或肛門,輪流拉動他們的腳,幫助他們排便。

嬰兒便秘的定義

‧每周排便少於兩次
‧排便次數較過往減少
‧因排便而哭泣、腹痛、腹脹或肛裂
‧糞便很硬,並呈波子或彈珠狀

處理嬰兒便秘的方法

‧按奶粉罐指示調校奶粉,勿擠壓量匙
‧多餵嬰兒飲開水
‧六個月以上嬰兒可喝蔬果汁
‧按摩嬰兒腹部,或多拉動其腳部

資料來源: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