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的母親守寡多年,後來遇上一個也喪妻的男子,譜出一段相遇時間正好的黃昏戀,想要共諧連理相伴度過餘生,卻給男方的子女激烈反對,吵吵鬧鬧醞釀家變。老母親受了屈辱,畢竟是自尊心極強的老派人,想想亁脆算了,還是繼續見面做朋友,但已沒有談情的心情。
人與人的關係,最痛苦的是互相衍生無窮無盡的慾望最終帶來負擔與苦痛,我很早就從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裏看見。人們常說愛不該佔有,做父母的,要給子女空間與自由。但倒過來,父母是否也可以在養兒育女之外,擁有自己的獨立生命與人生?
親情有它的甜蜜與溫馨,也有它的憂愁與負擔。血緣關係,帶來看似天經地義的約束,令人難以質疑或反抗。撇除基本而必要的養育、照顧與反哺,這些因血緣之名而成為家庭成員的人,其實都是完整的個體,可各自享有合情合理而尊貴的自由。
有些朋友害怕生孩子,怕的是從此失去了自己的人生,雖然好些人當了父母卻很感激孩子的出現令他們的生命更充實更完整,但言語間仍不免覺得自己有所「犧牲」(儘管是值得的)。
這種天然摻雜着「犧牲」、「奉獻」等元素的天倫之愛,到了一些關頭,卻變成巨大的壓力。因為犧牲者總是自我的,自覺於自己的付出,無形間產生得到回報的慾望,或者祈求一種對等的關係,但這也是從自我制訂的標準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