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亂流中的財富強權 - 譚文傑

兩岸三地:亂流中的財富強權 - 譚文傑

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投資公司、日本央行與阿布扎比投資局共同榮登世界財富管理之首。其中,中國及台灣的政府與民間的外國資產投資總額,更分別名列亞洲地區的第二及第四名,與其他受惠於高油價的能源國家,並列於財富強權名單中。
上述資產皆因規模龐大,過去的投資組合,多以美元形式持有固定收益的投資產品,而此刻在歐美經濟放緩、新興市場崛起的時代中,大型基金(尤其是主權財富基金)調整資產組合、將美元資產轉入其他貨幣資產的訊息時有所聞,筆者認為此乃未來美元仍將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型基金調整資產

投資對象難尋,一向是基金經理們最為耗神的關鍵。由於大型基金對投資對象的要求,着眼於資本規模、收益穩定性、風險高低等較為長線的因素,而新興市場的企業仍處於萌芽階段、投資風險偏高。因此即使市場游資過多,大型基金在考慮到法例與流通性等限制因素後,仍較難大幅地增加多數以中小企業組成的新興市場股市的比重,這也是MSCI屢次未能提高台股比重的主因。
同時,資金過剩某種程度上,也拖累了資本收益率,短期內資金流入雖可營造資產價格膨脹的表象,但缺乏長線收益率的支撐,將使資金寧願選擇停泊在短期的貨幣投資工具,投資者若寄望流動資金推動股市,只恐怕望穿秋水,仍然一無所獲。

亂流成投資機會

財富強權不僅只在數字上反映資產規模的龐大,某種程度上,也預示全球化後經濟版圖的變動。兩岸合計的流動資金,不僅把香港塑造成亞太投資管理中心,未來若能逐漸突破資本藩籬攜手合作,兩者將結集向世界輸出經貿實力的龐大潛力;另一方面,筆者將這一次的經濟亂流,當成全球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必然事件看待,中國未來的高成長性,仍足以支撐調整的副作用,而台灣新上任的馬政府,如能在兩岸開放的融合過程中發揮作用,亦有機會突破目前停滯現狀。
因此,儘管各方因素左右整體投資氣氛,但筆者預期中國企業的高成長性,及台灣企業的競爭彈性,都將會令兩地企業成為這次經濟亂流的勝出者。
http://trade.fub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