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今年初樓市仍承接去年旺勢,但從3月開始,市況已開始轉淡,成交萎縮,樓價回軟,在業主、買家各有各期待下,業主不想平賣期望樓價重拾升軌,買家卻想撈底執平貨,市場觀望氣氛越加濃厚,究竟下半年樓市何去何從?買定唔買?賣抑或租?今期特別請來地產界兩位猛人指點迷津,教路如何在淡市使出攻防兼備投資策略。
-資深地產市場分析員黃良昇-
專門撰寫物業研究報告的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是資深地產市場分析員,他認為,樓市調整期中反而是用家買樓好時機,而且可以慢慢揀貨,兼乘勢向業主大力鋤價。
炒過龍跌價一成
「暫時市場氣氛非常之唔好,除非環球經濟可以穩定下來,其實樓價早喺今年3月份已開始出現調整,目前已經進入第二輪調整階段,估計今年全年累計跌幅約有半成。炒過龍嘅屋苑喺今次調整會跌得深啲,例如九龍站屋苑樓價,將會回落一成。至於今年新入伙盤壓力亦很大,會跌幾多?天曉得!」黃良昇指出,後市走勢,一切靠外圍氣氛,不過,趁樓市未見頂,仍可以入市。他解釋說,「樓市一日未破97,一日都未見頂,下一個頂一定過97,而且將會係97嘅倍數!」
用家淡市買樓有着數
所謂寧買當頭起,甚少人在淡市買樓,黃良昇稱,照常理而言,在樓市調整期中,用家買樓始終有着數,而且可以慢慢揀貨,但大部份用家都不會選在淡市買樓,寧願在旺市跟風搶貴貨,只有少數精明的投資者,才懂得在逆市中把握機會入市,而回顧過去,往往在市場上可以贏的,僅屬少數人。他認為,財政穩健的用家,可趕趁這段期間大力向業主鋤價,估計成功機會很大。他建議,換樓客最穩陣是借七成買樓,沒有首期的上車客,若自問條件好,在未來10年擁有高度競爭力的年輕人,亦可趁勢入市,不妨借足九成,揀選百餘萬元新界樓先上車,總較租樓住更為划算。
首選奧運站
黃良昇建議現階段買樓,首選是市區二手新型屋苑,但樓齡不能超過10年,因為逾10年的屋苑,很容易被時代淘汰,除非是真正的「長青樹」屋苑,如美孚新邨及太古城。其實,買樓優先選擇一定是港島區,但港島區屋苑始終樓齡太舊,新樓又太貴。他認為,返中環快過太古城的九龍奧運站,配套設施新又齊,實在是不少高收入中產人士首選,日後往九龍站上班亦只差一個站。次選為新發展區的將軍澳,往返中環同樣便捷,但用家留意是只可選將軍澳頭段,即調景嶺站及將軍澳站,免受垃圾堆填區影響。再其次是東涌,路途雖較遙遠兼車費貴,但勝在海景樓呎價僅3,000餘元,一般單位呎價仍在2,000餘元水平。
切勿斤斤計較
目前正值樓價回軟,越遲入市是否越容易撈平貨?黃良昇指出,「𠵱家就好似百貨公司大減價,靚嘢一定比人掃晒先,越遲買就越無得揀。買樓唔應該只係睇價錢,質素亦都好重要。用家切勿斤斤計較,遲遲唔入市,用家自住,就算買咗之後層樓個價跌少少,都無所謂啦。」
-投資老手「炮哥」陳清白-
人稱「炮哥」的資深投資者陳清白,廿多年間炒樓無數,實戰經驗極之豐富,他分析目前樓市說,無論在旺市淡市,細價樓仍然是市民大眾必需品,淡市時細價樓跌幅有限,而且始終會有人買。他認為,300萬元以下的市區樓可以放心買!
細價樓跌極有限
「下半年樓市點睇?呎價過萬嘅假豪宅壓力就最大,呎價越貴越大鑊!樓價大幅回落一啲都唔奇!至於二、三百萬嘅用家盤、就好似麵包一樣,始終係市民大眾必需品,加上有租值支持,即使跟隨大市調整亦唔會多,細價樓跌極有限,頂多只有半成至一成左右。」陳清白認為,近兩、三年間,樓市發展根本不正常,新樓樓價被抬得過高,實用低兼密度高,如果將來以實用面積計算呎價,一定貴到嚇死人!「我覺得今次個市唔應該跌得咁快!原因就係班經紀旺市時報喜不報憂,淡市就出口術靠嚇,令業主自動減價賣樓,好讓他們促成生意。」
市區300萬樓放心買
究竟現階段買不買樓?陳清白說:「買!如果有首期、計過數又供得起,就可以買樓。300萬以下嘅市區麵包樓可以放心買!市區樓有回報,人口又多,樓價一定有支持。我個人買樓首選仍然係港島區,因為始終是供應少、地價貴,灣仔、銅鑼灣大大間嘅舊樓唔怕買。」
專攻港島區舊樓
曾經歷97金融風暴,盡輸身家的他,自言因受過傷害,每逢入貨都會非常小心謹慎,近年他專攻港島區舊樓。「炒樓一啲都唔易!我𠵱家玩得好精㗎,我呢幾年集中買單幢舊樓,因為透明度低先至有筍嘢執,透明度越低,賺錢機會越高,而且舊樓釐印費夠平,收租仲可以博高回報,現時舊樓一般都有6至7厘,無咩風險,進可攻退可守,一旦被人睇中收購重建,仲有意外驚喜!」早年鍾情太古城的陳清白指出,最近幾年已無玩太古城,因為市場太透明,價錢太公開,炒家又多,根本無筍盤,旺市時買太古城好易中招,他估計,太古城壓力不少,短期內樓價有機會下跌逾一成,他認為,淡市買太古城或者會有得執。
買樓秘訣:多比較
廿多年來「炮哥」獨沽一味炒住宅,揚言可以將全港各大型屋苑的單位呎數、間隔、座向背得滾瓜爛熟,經過多番測試果然名不虛傳。「炮哥」教路,買樓並無安全門,切記小心為上,買樓前做足功課都無用,秘訣是一定要多比較,因為一些偏高的成交價,同樣會出現在土地註冊處成交登記內,不要誤信為真,所以平日要多加參考不同的成交價,再細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