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散貨 - 塵翎

反正都是散貨 - 塵翎

也不知道是先成了散貨場,還是因為給說多了就真的變成了散貨場,總之香港書展已是大型倉底貨促銷地。今屆可說是最令人失望的,連年年來觀摩與入貨的內地媒體友人,都慨歎沒啥可逛。
講座是不錯,請來的作家也有份量,但賣書的部份相當敷衍、疲乏。也不是一定都要有新書或好書才能吸引,但「書展」首先該是百花齊放吧。出版社把舊貨出清尚可以理解,但挑選擺賣的書類倒是甚為單調,不足以反映出版社的面貌。
可就連本身已有書店門市的連鎖書商,竟也把書展攤位當作散貨地,搬出一堆早已過時或迎合市場口味的書種,一個攤位就那麼幾款書與作者(英文小說可能只有村上春樹譯本),不要說完全看不到當下出版潮流,更叫人失卻買書胃口,倒不如去門市還好。
這情況今年分外明顯,往年我還會在一些特別的書店與外國出版社,找到新奇的書種,比如設計類藝術類或建築類的特色書,因為有折扣買起來特別高興。今年這些攤檔倒是頗吝於展示多元,令我逛得很無癮。人那麼多,書類那麼少。
很多人卻是在這樣起勁熱鬧的氣氛裏,買了一大堆視野與觀點不新也不有趣的便宜貨。這些人或許從沒留意書市概況,平日也不常逛書店,在書展裏看見甚麼就買甚麼,他們也不知道透過香港書展散貨場買進的書籍世界,看似大眾卻其實小眾而狹隘,看似時髦卻實在與世界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