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搬上銀幕,有的可以改,有的不可以。
《三國》可以改,因為原著沒有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寫:人物眾多、背景複雜、事件一浪接一波,即使拍電視劇,還是要加許多枝葉,只要不把孫權改成曹操的私生子,赤壁故事,空間補白,編導如果是三國迷,就可以發揮。
金庸小說就不要亂改。金庸是現代人,人物性格情感豐富,許多情節,本身已經有電影畫面,劇本完整在那裏,胡添亂改,是自己找死。
《三國》深入民心,「深入民心」的意思,就是世代對這部書已經形成了框條。中國人不是一個心胸廣闊、創意勃發的民族,壓抑了許多政治的怨恨,無處發洩。如果有選擇,吳宇森先生當然最好不宜碰這部書,雖然不至於像把先知穆罕默德的形象畫成漫畫而受到伊朗教長的追殺令,但惹來一片駡聲,要有心理準備。
不過話又說回來,藝術家不該怕什麼。中國人的一生已經有太多禁忌:這個不能拍,那個也不許碰;這個是民族的一面圖騰,那個也是國家的遺產,十三億人口嚕嚕囌囌。三國赤壁即使是老虎屁股,摸一摸,不是犯罪,現在就是摸了一把。即使黑澤明拍《赤壁》,中國人也會大駡「我們的經典,為什麼要讓日本人來詮釋」,人家荷里活拍《功夫熊貓》,中國人也歇斯底里,說美國人憑什麼來醜化我們的國寶──吳宇森現在硬是要憑他個人喜好來拍《赤壁》,又惹得大陸憤青失控了,憑這一點,香港人就應該捧吳導演的場。
雖然《赤壁》不是沒有可笑之處,像林志玲演小喬,太像以前的胡茵夢,好似尚未睡醒,七分像台灣電視上做洗髮水廣告的女模特,三分像迷迷濛濛地服了兩顆弗得丸,然而中港台的所謂年輕一代,這不就是他們最想看到的林志玲嗎?為雌馬產子接生,小馬取名「萌萌」,也很符合今日中國的反智水準,唯一的疏忽,是諸葛亮還沒看清楚小馬的性別,如果是雄馬,剪兩個版本,大陸版取名為「劉軍」、「孫兵」之類,更迎合中國人的姓名牛B學。台灣版呢?取名「英九」就得了。
這樣就會招來更多笑聲,但不要緊,有什麼樣質素的市場,給他們什麼樣水準的貨色。李安的《色,戒》,人物、情節、意境,十全十美,但中國觀眾只會死死盯着那三場露陰囊見乳房的牀戲,他們熱衷評論的,是湯唯小姐的身材和乳頭色素。在這樣的背景下,《赤壁》好得不得了,是一部中國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