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北京直擊】奧運在即,除空氣問題,北京「如廁難」和「不去難受,去亦難受」的廁所衞生問題,亦成為外國選手和遊客關注的焦點!儘管北京當局多年來投資逾5億元人民幣興建、改造全市5,000多個公廁,令北京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公廁的城市,但本報記者親身體驗後,仍覺市內公廁不足和不方便,衞生環境亦差強人意;各大酒店對外來客人借用洗手間,也要查身份證。
曾幾何時,在北京如廁難,是旅客暢遊京城的一個最大夢魘。即使找到廁所,很多人也會被裏面那種臭味以及惡劣的衞生環境所嚇怕。但自北京2001年開始為籌辦奧運,而掀起廁所革命,興建、翻新、改造市內5,000多個廁所,才令全市公廁數目及衞生環境大大提升。部份旅遊景點的公廁,更仿照酒店的星級制,劃分成不同等級,其中頤和園內的公廁,便被評為四星級。
公廁積水痰迹臭氣熏天
記者昨日到奧運主要場館以及市內多處地方實地視察,卻發現要解決「如廁難」,仍絕非易事。從北四環到大屯路,以及超過兩公里的北辰東路兩側,只發現四組新式的流動公廁。每組也只有小部份開放,大部份仍然被鎖着。至於鳥巢的南邊,即北四環中路的行人橫道上,人流量雖然也很大,卻沒有安放這種新型公廁。
原亞運村村長樓旁邊一個與鳥巢相距不遠的公廁,積水、煙頭、痰迹不在話下,還臭氣熏天,很難令人相信,位於奧運核心區域,竟有如此不衞生的公廁。
此外,二環以內的老城區,過往一覽無遺的長排蹲廁,現在已加裝了間隔板,出口亦有洗手盆,並有專人定期清潔。可惜這種老式公廁不能獨立冲廁,且通風差,很多人都靠着不斷吸煙來掩蓋異味。
美遊客嫌北京公廁不足
至於市內的星級酒店、賓館,過往均允許遊客進內借用洗手間,但現在,客人必須在酒店大堂通過機場式的安檢,有的還要登記身份證。
對於天安門廣場附近的廁所,27個廁格全是蹲廁,只有一格供傷殘人士用的是西洋坐廁,正在北京旅遊的美國遊客Ben說沒所謂,老外來到中國就應該適應,等如中國人去到外國會笑外國的一些習慣,外國人來到中國也會笑中國的一些做法。但他坦言北京的廁所,的確有所不足。
新華網早前刊登的一篇報道,就指北京市民普遍認為,這些年當地的公廁改進了不少,但還是「不夠亁凈」。有市民投訴,當局為遷就外國遊客,把一些公廁蹲廁改為坐廁,不夠衞生。一名受訪女白領,更不諱言:「(現在上街)能不上廁所就不上廁所。」 本報記者
京城廁所多面睇
北京廁所「革命」史
‧露天旱廁(1960年代之前)
特色:靠夜香工人背着糞桶倒糞
‧溝槽式公廁(1970年代)(圖)
特色:已有蓋遮頭,但一槽貫穿男女廁,四周無遮擋,如廁者「面面相覷」
‧冲水式公廁(1980年代後期)
特色:獨立廁格、冲水系統,仍以蹲廁為主;由個體戶承包清潔管理,收取如廁費用
‧現代式公廁(2001年至今)
特色:被分成不同等級,開始有坐廁、自動冲水系統,還提供洗手液、廁紙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數字看奧運:17億
參加今屆京奧和殘奧的1,700名中國運動員,投保總金額高達1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中國參加奧運以來保額最高的一次。運動員、教練、工作人員等每人都獲得100萬元保額的意外身故、殘疾等保險賠償。當然,無人會希望取得這筆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