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文戲經營得好,原著沒有的,導演要增潤,因為還要給全球觀眾看,特別是歐美市場。
如此自然要得罪許多思想僵化的「三國專家」。他們不會明白諸葛亮可以替白鴿洗澡,但這是生活。《三國》原著,硬繃繃的就是缺少了這等細節,電影跟小說不同,何況《三國》的文字很簡陋,基本上只是大綱。
例如東漢司徒王允,起用美人計,以貂蟬色誘董卓和呂布,挑撥這兩賓主的感情,《三國》裏只用一回交代。這本是一場好戲,因為有情慾的衝突和嫉妒,但羅貫中對這些不感興趣。
今天如果把這回書搬上銀幕,就要顧及地球一體化的市場,該改的改,應加則加,不必像三十年來的中國一樣,把馬克思的大鬍子像奉成神主牌,開放市場經濟,到底有沒有褻瀆馬克思的原著?一個二流的民族,才會揹着包袱,為一個三流猶太人的論說大噴口水花,爭辯得青筋暴現。
貂蟬美人計一場,如果依足原著,今日觀眾不會接受。首先是原著講歌妓貂蟬出場,在後花園的亭子裏輕輕嘆着氣。這時,王允偷偷見到了,喝問:「賤人將有私情耶?」
這一喝問,就很突兀。王允意思是:你如此鬱鬱寡歡,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小白臉?這是典型中國式的陰謀論,王允這個男主人揣測女人的心情,把這段對白照搬?成為一場爛gag,只有中國小男人深得我心,全世界觀眾都會暴笑。
貂蟬和呂布董卓的故事,今天要改拍電影,例如就可以女性觀點,用貂蟬的回憶自叙開場。貂蟬如何出身,在哪裏學歌藝,初戀情人是誰,都可以由編導來加,這樣又算不算顛覆?因時代所限,《三國》把女人當做貨品,到了《水滸》,作者更有仇視女性的心理病,也就是所謂misogyny。兩大經典的作者,人格都有缺陷,不但莎士比亞會把這一回寫成不朽的戲,後世的導演,只要是日本黑澤明、山田洋次,甚至香港的吳宇森,要超越原作者,一點也不難。
本來看電影,是很主觀的感覺,像一個老女人整了容,自己照鏡覺得漂亮,必有人感到惡心,很正常,不足以為之抓狂。但問題在:中國人的「心框」(mindset),是很牢固的心障,而且管理處事,一向差不多先生的馬虎,中國憤青付錢買戲票進場,都很吹毛求疵,令人覺得有點好笑。
論戲,李安的《卧虎藏龍》也不見得完美,王度廬的原著也很平庸,不值得改編,但李安借彼之殼,抒己之情,講女性追求戀愛自由,片中的打鬥、吊威吔跳彈牀,像人肉漫畫的舞蹈,何曾忠於原著?不要老那麼酸嘛。「勿與成功爭辯」(Don'targuewithsuccess),在憤青的跺腳罵聲中,李安就是得了奧斯卡,吹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