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的醫療事故頻生。一名出生10多天的男嬰本月接受支氣管鏡檢查時,竟被注射所需份量10倍的嗎啡作鎮靜之用,男嬰其後昏迷不醒,經搶救後情況穩定。專家指過量的嗎啡可致中樞神經癱瘓甚至死亡。醫院發言人承認,是次藥物事故與處方藥物的劑量有錯誤引起,院方已向男嬰父母解釋及致歉。
記者:梁瑞琼
消息人士透露,該名男嬰於本月上旬在伊院出生,數日後發現有面黃,再到伊院接受治療,由於男嬰飲奶時出現氣促,故醫生建議接受檢查,過程要注射嗎啡作鎮靜,男嬰在檢查後昏迷不醒,被送入深切治療部,直至日前情況略為好轉。據悉,男嬰獲注射的劑量是其所需要的10倍,院方即時更換男嬰的主診醫生。
出生後黃疸氣促
該院發言人證實,一名約兩星期大的男嬰因小兒黃疸,於本月18日留醫。由於他有氣促情況,醫護人員於23日為他進行支氣管鏡檢查,並經靜脈注入2.5毫克嗎啡。約15分鐘後,醫護人員覆核紀錄時,才發現注入劑量應為0.25毫克,即是原來份量的10倍,即時為男嬰用藥抵銷嗎啡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發言人指,男嬰並無出現併發症,血氧、血壓及心跳均無異常,卻渴睡及呼吸稍淺,曾被送往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現時嗎啡藥已完全減退,呼吸已回復正常並能順利餵食。院方強調藥物不會對男嬰造成後遺症,院方已向男嬰父母解釋和致歉。
院方承認,今次事故與處方錯誤的藥物劑量引起,是次處方的2.5毫克劑量為鎮靜用途時建議劑量限度內的4.3倍,院方已成立調查小組深入調查原因,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注射過量可致死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指,嗎啡(Morphine)是「又平又靚」的麻醉止痛藥,對各種痛症有鎮痛效果,卻會同時抑制呼吸和中樞神經,減低腦部活動,過量使用可致「唔識呼吸」及血壓下降,一旦未能及時搶救,患者或會因腦部缺氧而死亡。
韓續稱,嬰兒面黃及氣促一般會接受膽管及上呼吸道檢查,但較少使用嗎啡作鎮靜及止痛,若使用適當份量應不會構成危險,惟部份人會對嗎啡敏感,故醫護會作出支援,並有「解藥」治療。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伊院接二連三發生醫療事故,加上近日醫管局發出的風險通報報告,均顯示醫局有需要改善處理藥物的制度和醫護人員的態度。他說:「就算有程序,但係若果醫護人員唔跟隨,都唔能保障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