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篩選,終於選出12位有潛質的未來記者參加副刊記者培訓班,6位壇主各自將「武功秘笈」傾囊相授,他們又吸收到多少?
壇主:盧覓雪
(商台節目主持)
主題:做個好記者
室內不時傳出「哈……」的笑聲,那是一種毫無保留的笑聲,接着意識到還有股「忍住道力」的笑聲,相信有聽過《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的朋友,對這種笑聲絕不陌生,她就是盧覓雪(Michelle)。
從報章雜誌的娛記、電台的時事節目主持到電視台的飲食節目主持,她分別透過文字、聲音、影像為大眾發放不同範疇的資訊,由她來為我們這班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講授「做個好記者」是最適合不過的。
Michelle以她多年的心路歷程作教材,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要成為記者需要的、要面對的,好讓我們反省一下對這份工作是否具能力應付,是否有信心、有恒心去面對自己的不足繼而努力克服。
讀者揀你 你亦揀讀者
Michelle提到她在電視節目中並沒有讀稿習慣,理由是對她來說那是個人的故事,那些食店、美食純粹出於個人喜好、回憶及情懷。她相信有些觀眾對她的介紹是有共鳴的。這正好與她相信記者與讀者間有着平等關係,你有權選擇看那份報紙、那個節目的同時,記者亦有權選擇給那些人看。畢竟,若讀者要看產品的介紹,到他們的門市索取單張就是,還要我們多作報導嗎!?作為副刊記者要多作生活上的掌握,對採訪產品有認知,透過那些對生活的掌握寫一篇屬於自己、屬大眾的報道,畢竟同一天空下我們過着的都是普羅大眾的生活,那些「個袋萬九蚊好抵!」的報道有誰會有共鳴?
被問及是甚麼驅使Michelle堅持當上吃力不討好的記者這麼多年,她的回應相信亦是我們的想法:「我是個坐不定的人,要安安定定當個秘書小姐太為難吧!」的確,性格影響命運,再高薪的工作、再好的條件,不適合就是不適合,當主觀的取向高於客觀條件時就能堅持,就有熱誠。
對記者這行業有更多了解,副刊記者不只會寫幾隻字而已,背後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但這並沒有打沉我對這工作的熱誠,相反使我對這充滿挑戰的工作更為期待!
文:余景雯
攝影:黃子偉、周旭文
壇主評語:
優點在於懂得把我的笑聲作開頭,用我的公眾形象來介紹我這個人物出場,中間亦掌握了我的內容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