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精明VS港式善良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港式精明VS港式善良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香港人到底是從何時起綁架了香港的善良?
如果香港這城市本身是個品牌,它的核心品牌價值應該是:精刮。
於是善良被充軍塞外,因為精刮面前,「善」有點阻頭阻勢陀手lung腳。
香港的塞外不是西伯利亞,原來是天水圍。
看許鞍華用心良苦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莫名感動,那麼日常素淡卻情味盎然,內有驚人的久違的「港式善良」,你甚至會發現它根本由頭髮尖到腳趾尾都在反「港式精明」,在反智社會中反璞歸真。

我感動,電影把獅子山下的港式善良從頭細認,尤其在特區政府特別不進倒退的後回歸民望浮雲期,為這荒謬而虛浮幻變的城市殊相註腳,為香港其中一片被遺忘了的好心真實留影存照。
主角貴姐可能是香港小人物女性的統稱,她是單親媽媽,自小便出社會做事養起頭家對細佬妹供書教學,如今他們是中產住匡湖居,她住天水圍屋邨。簡樸、無怨。
港式精明是隨機應變反應快,快線中還要找捷徑和後門,有事移民冇事回流,一時美加澳,一時珠三角大西北。輸打贏要最好,執輸行頭最敗家。搭地鐵第一時間搶門殺入霸位,搭電梯第一時間按"doorclose"等你正傻仔。買衫買餸買醉要精,通脹通縮股旺股衰更要精,愛情事業家庭玩得精。轉工轉工再轉行,忠誠冇價冇市;變賣炒賣再出賣,財技可歌可泣。邊飲香港水流香港血邊買政治保險,持加拿大護照打美國佬工交香港稅吃日本菜到歐洲旅遊捐1%薪水給非洲飢民;大事大災時奮身捐款集體救贖福有攸歸。
港式善良是noneoftheabove。貴姐日出而作勤快付出安份守己,對家人輸我贏你,對獨居婆婆鄰居無私幫忙,不求回報不問收獲。獨居婆婆買生油想慳一個幾毫,貴姐送她一整枝好了;找兒子來幫婆婆搬運新買的平價電視慳了$50送貨費,婆婆送回一包值$320的冬菇道謝。二個人不停違反精刮原則。那港式好心似曾相識,天水圍下是一家,鏡頭融入維園的萬家燈火處。
許鞍華把貴姐一顆噗噗跳動的goldenheart和舊香港黑白相片舊香港價值接上,活生生是現在式,本地還有屠狗輩的仁厚。
「精明VS善良」是「着數VS蝕底」,是錙銖必較對仗義虛懷。幾時開始善良=蠢會被懲罰?一定講價,以為這是聰明,沒想過有人不斤斤計較,一定問「我為什麼要幫你,有冇嘢益我先?」
大概港英/特區政府是祈福黨、官員政客是補藥黨、企業財團是電子零件黨,港人唯有精明自求多褔。
但精明是否全部?太精明委屈了善良剝削了善良。
香港女性,現稱港女,上一代是OL再上一代其實是貴姐等善良工廠妹,香港的繁華,80年代的騰飛建築過在她們的肩膊上,默默地,才有一班未曾多謝過她們的中產和上流。
善良不是童話《白雪公主》,善良不是神話《阿甘正傳》,沒那麼浪漫,沒那麼戲劇。是現實,發生在天水圍。不染紅塵絢爛,透出樸淨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