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短壽又諷刺的京奧式民主 - 李平

盡論中國:短壽又諷刺的京奧式民主 - 李平

北京昨日指定三個公園作為示威區,加上早前解除在內地瀏覽《蘋果日報》等海外網站禁令、發還《蘋果》記者的回鄉卡,似乎在履行集會、採訪自由的承諾方面正邁出步伐,令外界對京奧帶動中國民主又多了一些期望。但值得關注的是,當局正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展開整肅異見人士的行動。
在北京申辦、籌辦奧運的過程中,中國的人權、民主問題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共最忌諱外界拿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1988年南韓漢城奧運來對照北京奧運,但偏偏迄今揮不去柏林、漢城的影子。
在漢城奧運舉行前夕,南韓迫於國內外壓力,修訂憲法、舉行總統直選。這種由奧運帶動的民主進程,雖然惹人憧憬,但無法在中國複製,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不同,更因為中國未如南韓當年已解除傳媒、政黨禁令。反而,在柏林奧運前夕,德國納粹政府扭盡六壬以平息世界輿論壓力、遏止杯葛聲浪的過程,似乎正在北京重演。

京滬異見人士遭整肅

北京開放海外傳媒自由採訪的期限,將在今年10月17日屆滿;《蘋果》等海外網站的解禁、示威區的設立,當局都沒說明期限,但恐怕沒有誰天真到認為禁令會永久解除、示威區將永久存在吧?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時,北京亦曾設立示威區,但世婦會一結束,示威區隨即關閉。
北京暫時解除採訪、示威、網站禁令,當然聊勝於無。但是,就在北京宣佈設立示威區之際,上海維權人士鄭恩寵繼周日被公安傳喚七小時後,昨午先遭抄家後被帶走;被監視居住的武漢網絡人士杜導斌也被公安帶走;即將於周六刑滿的北京「奧運囚犯」葉國柱,突然被北京公安從天津潮白監獄帶走,下落不明。兩相對照之下,京奧式的民主,顯然也是為紓緩國際壓力的表演,根本未觸動中共的獨裁理念與體制,既短壽又諷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