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聯合醫院早前發生病人接受牙科治療誤吞鬆脫鑽嘴的意外,原來市民誤吞異物落肚並不罕見,常見被吞下的異物包括魚骨、假牙、BB彈及鈕形電池。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體積較大的異物可引致呼吸困難,尖銳物則可割傷器官,嚴重者更會刺穿腸臟,引致膿瘡及腹膜炎,誤吞異物首兩小時是治療的黃金期,患者要把握時間。 記者:梁瑞琼
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指出,近日有一名40多歲的婦人進食燒買時,誤將約長一厘米的假牙一併吞下,初時不以為意,其後到急症室求診時才發現,假牙已進入十二指腸,尖銳部份更貼近腸臟,因擔心隨時會刺穿小腸,故即時以內窺鏡(胃鏡)取出假牙。
誤吞魚骨是常見的危險異物之一,急症室專科醫生張展鵬指出,曾有一名中年男士誤將魚骨吞下,且卡在食道,卻未有即時處理,兩日後因發燒及吞噬困難求診,X光檢查發現食道表面凹凸不平,原來魚骨已令受傷的食道長出膿瘡,幸而患者接受治療後已痊癒。
張展鵬指出,BB彈、大頭針及鈕形電池是兒童較常吞下的異物,異物一旦「卡」在喉嚨,可引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吞下鈕形電池或會引致肚痛,成人則多在進食時誤吞魚骨及雞骨等,部份精神病患者甚至會吞刀片自殘,而吞下具危險的尖銳物件個案,估計佔整體誤吞異物個案15至30%。
大部份誤吞的異物會在胃部被消化,再經消化道及腸道排出體外,一般不會引致嚴重生理問題,但張展鵬表示,若吞下尖銳物件則有可能傷及食道、小腸等消化道,「除咗會腸塞,最擔心係整穿腸道,可以引致腹膜炎,要洗腸或者切腸」。
飲醋溶骨無根據
坊間流傳不少處理鯁骨的方法,如飲醋將魚骨溶掉或吞飯將骨推至胃部。張展鵬指有關方法未有科學根據,「如果醋可以溶骨,應該都會溶埋食道同胃,吞飯更可能會引致窒息,或者將嚿骨越推越入」。醫生以食道鏡或內窺鏡將異物取出,一旦吞入異物逾兩小時,異物已進入小腸便較難用儀器取出。
張展鵬提醒,若吞下異物應立即求診,及早確定異物位置,並接受適當治療,避免錯過首兩小時的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