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深知道物價大幅波動最終害苦的都是一般平民百姓。當物價持續下跌形成通縮時,企業將因盈利及前景欠佳而緊縮開支,工人將要面對裁員減薪之苦。但當物價持續攀升,通脹肆虐時,領取固定薪酬的上班族又面臨生活費開支增加,實質收入被蠶食之苦;特別是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天天向上時,一般市民將會陷入無盡的憂慮及惶恐中,難以自處。
香港的上班族現時正正飽受通脹的煎熬。最新的通脹數字已超過百分之六,但生活必需品及食品的價格升幅其實比百分之六高得多。以即食麵為例,幾個月間零售價已飛升一倍以上,某些產品的售價更漲了兩、三倍。其他食物如米、牛肉、雞、雞蛋的價格升幅也至少在四、五成以上。更可怕的是,物價升勢還未有停下來的迹象,通脹的情況還在惡化中,這怎不令上班族惶恐不安呢?
為了應付逼人的生活壓力,為了紓緩入不敷支的問題,上班族除了節衣縮食外,當然希望公司及僱主可以體察情況,及時調整薪酬。這也是近期工業行動、罷工行動、爭取加薪行動此起彼伏的原因。
應該看到,近幾年來本地工人的工資雖然隨着經濟復蘇而止跌回穩,但經過金融風暴、董建華亂政、沙士疫潮的衝擊下,本地上班族特別是前線工人的薪酬及僱傭條件比回歸前遜色得多,他們的實質購買力也追不上十年前。
就以在過去兩天發動工潮的屈臣氏蒸餾水運輸部員工為例,他們的佣金自沙士後便被調低,此後一直沒有提高,令他們每月薪金減少達二至三千元。其他福利如勤工獎金、醫療津貼等同樣被削。假若物價保持穩定,員工還能勉強應付;但在物價飛漲下,已顯著調低的薪酬便顯得更不合理,也更難以應付生活,員工自然被迫採取較激烈的行動希望改善情況。
幸運的是,不管是採取工業行動的員工或受影響的企業都能保持理性、克制,都能以互諒互讓的精神解決分歧,令工潮不致拖延,令工業行動的影響不致擴大。較早前維他奶管理層經過談判後同意員工的加薪要求,令工潮歷時兩日就解決。
昨天,屈臣氏管理層在經過多輪談判後也順利與員工及工會達成加薪協議,令員工同意取消工業行動,有部份員工更已即時復工。這些公司的管理層願意談判,願意讓步當然有各種考慮及計算,包括工業行動遲遲不解決可能帶來巨大的金錢及商譽損失;但公司能迅速改變立場,接納員工的要求也反映管理層真正聽到員工的訴求,真正看到員工面對的生活壓力。若果有關公司能保持這樣的態度,保持與員工及工會溝通,再發生類似工業行動的機會將大減,員工跟公司的關係也會大大改善。
不少學者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將陸續有工人及工會採取工業行動爭取加薪。在通脹繼續升溫下,出現工業行動的機會無疑比以前增加。
但是,香港的勞工絕不是「獅子開大口」的人,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也令勞工難以提出偏離市場條件的加薪要求。只要管理層願意以諒解、務實的態度處理員工的要求,即使發生工潮也不會長期拖延,也可以迅速解決。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