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回來,寫了一篇長文章,講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成都人普遍活得悠然,與城市氣質的閒逸、寬鬆與包容不可分割。
可是,有些事情我沒有寫出來,一來怕連累朋友,二來因掌握的真實資料不足以判別內情,不好隨便發言。但那些卻是關乎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層面上,成都與北京上海都一樣,只要個人要挑戰權力體系,嘗試提出異議,就會給打壓、滅聲。
朋友轉來有人因參與救災而遭當局拘捕的消息,我看了完全摸不着頭腦,生氣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情。可以理解內地一批頭腦清醒的文明青年之沮喪,大災難讓他們看見人民發乎內心的善意與互助精神,但也讓他們看見管治者的霸道與缺乏變通能力。那種容不下異己、不允許批判與反省的強勢行政指令(以重建之名推動),令某些災區瀰漫一種心靈壓抑的氣氛,其實反而窒礙了優質人文素質的滋養。地震打開一道反思的缺口,本來可順勢建設更開明進步的社會,結果卻落入更封閉的權力套牢。把人救出來後卻不讓他說話,有何道理?
回看香港,頗覺不可思議,怎麼政府毫無主見弄得陣腳大亂,而民間也有得寸進尺之嫌,政策推行日期還要顧及全世界,計較的金錢數目說真的並不足以顯著改善生活,究竟想點?不是說風涼話,更不是事不關己,我只是在想,在個人與管治者之間,如何進行更有建設性而互相尊重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