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市場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原油價格及美元滙率等問題時,美國的次按問題竟然「回歸」,房利美及房貸美兩家公司的股價,大幅下滑。房利美由一年前大約70美元跌至上星期收市價不足20美元,而房貸美則由60多美元跌到約10美元,跌幅之大,跟2000年科網股爆破,不遑多讓。這兩家公司主要是提供房貸給予那些credit比較低的借款人,與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倒有點相似。
宏調事在必行
自宏調於今年初在國內雷厲風行,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大幅降溫,早前有一位在上海經營地產經紀行業的朋友指出,除了在primearea的物業外,在浦東的物業,基本上已是一潭死水。在深圳,情況更加嚴重,二手市場一片死寂。早前有消息傳出,由於房地產市場跌得太厲害,中央有關决策機構,可能放寬某些宏調措施,上星期官方已否定這些傳聞。
雖然國內的物業市場大幅下滑,但不少人相信,類似美國的次按問題,在短期內於中國出現的機會不大,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國內提供房貸的銀行全都是黨的cashier。
他們不一定像美國銀行一樣,需要大幅撇賬,只要像中銀在香港上市前,把有問題資產賣給中央的資產管理公司,一切問題,必迎刃而解,中國特色的金融市場的優越性,可見一斑。
新國策漸離浮誇
上海幫主政時期的中國,一幢一幢玻璃幕牆大廈,高聳入雲,每一個城市的機場,都全是DavidFoster的A貨版本,這些表面的東西,帶給不少眼光短淺的中國人,大國崛起的幻覺。不過,最近政策的勢頭,似乎表示新的國策漸漸背離上海幫的浮誇,香港的高官們,到底是否跟得上形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