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Bluetooth)技術令電子產品無線連接,但發展下來可變成一種監視器,追蹤一個人的行蹤。英國巴斯大學(BathUniversity)過去三年展開研究,在全球多地,包括香港,設置了超過1,000個藍芽訊號掃描器,追蹤藍芽使用者的行蹤。結果,全球數以十萬計的人,在不知情下被追蹤,位置資料全傳送到一個中央資料庫。私隱組織批評,這等於將藍芽變成「老大哥」監視工具。
巴斯大學的Cityware研究計劃,目的是觀察城市人的活動範圍和模式。最初在巴斯市內設置10個掃描器,不斷掃描附近出現的藍芽訊號,所得資料全部儲存在中央資料庫。後來範圍擴大,在Facebook和SecondLife招攬網友參加研究,讓他們下載軟件程式,將他們有藍芽的手機、手提電腦等裝置,都變成掃描器。
至少25萬人墮追蹤網
到今天,世界到底有多少掃描器,研究員都掌握不到具體數字,已知是超過1,000個,香港、美國、澳洲、新加坡、加拿大和德國都有,分佈在校園、辦公室、街頭和酒吧等地方,約25萬個帶了手機、手提電腦、數碼相機等藍芽裝置的途人,不知不覺墮入追蹤網。單是在巴斯,每個周末就有3,000個藍芽裝置被追蹤,研究員利用這些資料來追蹤市內10,000人行蹤。
Cityware研究主任奧尼爾強調,他們做的是「公眾觀察」,而非監視,目的不是跟蹤個人,而是觀察城市人整體的活動模式。他指這些資料有助了解傳染病傳播模式,亦有助解除藍芽技術帶來的私隱和安全威脅,人們的行蹤資料在研究完成後會銷毀。他堅持:「有人指某些機構會認真考慮利用藍芽掃描作監視技術,這說法荒謬可笑。」
私隱專家卻指出,藍芽訊號的個人識別碼,多少會披露使用者身份,很多人會用假名、花名、姓名簡寫做個人識別碼,Cityware掃描器更發現有些人缺乏防備之心,將自己全名、電郵地址或電話號碼做個人識別碼,令自己行蹤赤裸裸暴露人前。
監視系統難以受控制
英國「私隱國際」組織總監戴維斯指這又是濫用技術的例子:「這技術可變成流動裝置的閉路電視,不需要太多調節,就可改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監視基建系統,不由我們控制。」
曾為Cityware研究員的科斯塔科斯,現時在葡萄牙的巴士做藍芽實驗,他也承認藍芽訊號追蹤涉私隱問題,有可能用於不正當用途,現嘗試改變做法:「如果一個人的手機跟掃描器交換數據,他是應該知道實情。」
英國資訊專員公署表示會監察Cityware實驗,並呼籲公眾開動藍芽功能之前要想清楚。
英國《衞報》
藍芽訊號追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