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樂園 - 鄧達智

兒童樂園 - 鄧達智

沙田文化博物館剛啓幕展出一代兒童圖畫及文藝叢書之父羅冠樵先生傑作《兒童樂園》回顧:「兒童樂園──羅冠樵的藝術世界」。《兒童樂園》,香港製造,香港原創;從1953年創刊至八十年代漸次淡出,受惠年齡層包括四十、五十、六十及七十年代出生好幾代港人以至海外華人。在那個兒童讀物貧乏的年代,《兒童樂園》雖然並非唯一,但肯定得風氣先着,原創。主角,幾代小朋友的紙上好朋友──小圓圓以類似沈肥肥一般胖嘟嘟的圓圓臉團團身形陪伴成長。二、三年班之前小朋友們讀漫畫版《兒童樂園》,以真純、可喜,一種農業社會漸次消逝的情緒緬懷與宣洩。
過了六十年代,香港基本上正式告別農業,走進工業與貿易,財經與包裝的世代,變色的不單止河山,最深還是人情。透過羅老師的圖畫人面,大概還可以回望人與人輕鬆密切關係的侏羅紀年代。事實閱讀小圓圓故事未免太遠,影響自己較深反而是《兒童樂園》半月刊叢書之少年讀物。除了封面色彩豐富,內容以黑白線條畫與文字為主;在此之前讀《兒童樂園》,從堂姐綠色大書櫃──我的芝麻寶庫中讀到,沉迷掉進去幾個小時不離不棄。
大概三年班左右,認得的字與口袋的零用錢漸豐,開始購買及閱讀主要為外國文學簡譯版的《兒童樂園》少年叢書系列,投入更深,當中又以《乞丐王子》、《霧都孤兒》、《基度山恩仇記》、《愛麗絲夢遊仙境》及《希臘神話》最神往,《希臘神話》多篇有關宙斯、戴安娜、維納斯......等等神仙故事改變了我們中國小孩傳統神話屬於嫦娥、孫悟空、七仙女......等等範圍,從而進入另一種角度的神話領域。香港當然仍有不少原創與製造的漫畫與故事,卻失落了一代真純,《兒童樂園》的世態不再適合時宜;回頭再想,世代莫論如何變更,人心千奇百怪異化,純真的心不一定人間蒸發,某時某地總會有點曙光,就似走進博物館在舊時相好的圖像中仍看到不少訪客臉上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