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仁棯醬 - 鄧達智

香港製造:仁棯醬 - 鄧達智

看着曾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拋出110億元紓解民困方案,平素不太搖頭的自己也不禁一再將頭腦左右搖晃。議員們當然空口講白話,為下一屆留任造勢討好選民力踩特首畀得不夠,豪氣干雲,慘過110億是他們家他們口袋的一元一角;幾爽?攞去使啦,一粒糖之嘛!
然後電視鏡頭轉向一位綜援戶乜姐,明顯老虎打死三隻,眉眼似智取威虎山,抱着兩個兒女的她可以坐享一個月五千八百多元政府贈予,又大言不慚特首今次畀得不夠……乜姐,閣下何德何能攤大手掌拿一般國內經理級人才也拿不到等同薪金的綜援費,而又毫無歉意地說人家給得不夠?
我信斯巴達。我信香港過去自強不息的精神。回歸以來香港最惡化的,不是環境不是經濟而是愈滲愈慘淡,來自國內也革了命,殘留輸出的大鑊飯精神;過去不齒人家施捨的港人(包括土生土長及新移民)的硬朗精神似全球暖化下的冰川漸次融化,同時香港的生財技能也正在走向技窮,終有一天,不要說綜援費,連一般民生也難解決的時辰必會臨頭,看那時的特首如何派糖,又有多少糖剩餘?
眼前兩瓶「九龍醬園」本年夏天新製仁棯醬,惹來不單童年歲月生活點滴的鄉愁,最大的愁緒來自那段毫無援助,港人拼搏只求一個腦袋一雙手而撐起一個地方甚至惠及地區的奇蹟。沒有人走出來張大聲門無愧無恥地訴說別人不足的施予,默默耕耘,就像數十年前九龍醬園旗下在吾鄉屏山橋頭圍小山坡上惡毒太陽底下的美珍醬園內曬豉油,製涼果,包括今天雖然稀有但我們仍能享受口舌惠福的香甜仁棯醬。
從早上八時(還是更早?)到黃昏五時(那時晚飯一般在五時半至六時天黑之前進食)區內的婦女從一天一元開始,因為勞動改善生活,比務農強而欣然加入「香港製造」的康莊大道。今天綜援五千八百元一個月,即大概一百九十多元一天,亦即當年香港製造的薪金一百九十多倍,更不須奉上勞力。香港製造漸去漸遠,那些美好的滋味盡透一瓶仍然生產一年一造的仁棯醬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