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區政府連「派糖」也不懂? - 盧峯

蘋論:特區政府連「派糖」也不懂? - 盧峯

特區政府的管治看來真的出了很大問題。明明是紓解民困的好事,明明是派錢贏掌聲的政策卻弄的拖泥帶水,不清不楚,以至噓聲、喝倒采聲此起彼落,實在教人非常失望。
暫停徵收外傭稅等於讓僱用外地傭工的家庭每月省回四百元的開支,這等同「現兜兜」把錢放回市民的口袋中,聘請外傭的家庭本該拍掌叫好。誰知道特區政府在執行細節上弄的既複雜又不合時,先是把暫停徵稅的時間設在九月,令一心希望盡快退款的市民大失所望。接着又把停徵外傭稅問題跟外傭的合約及合約生效日期掛鈎,令已聘請外傭的市民固然擔心未能受惠,準備聘請外傭的市民則要考慮聘請的時機是否能配合政策。換言之,暫停徵外傭稅帶來的其實是更多問題與麻煩,市民更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受惠,在這樣論論盡盡的處理下,好事怎能不變成壞事、得分怎會不變成失分呢?
為了補救失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表示,政府會研究提早至八月一日暫停徵收外傭稅,並認為成事的機會很大。把實施的日期提前一個月當然有助減少市民的失望與困擾,但除了時間以外,政府在執行政策時也應以方便市民為主。應該看到,減免收費或某項稅收並不是甚麼新猷,過去幾年來政府就曾一再寬免差餉,讓所有市民立時受惠。停徵外傭稅其實應該像減免差餉那樣只定出減免的期限,毋須與外傭的合約年期掛鈎。例如政府真的暫停外傭稅二十四個月的話,那所有外傭僱主不管他是今年一月或九月聘請外傭都應享有二十四個月的免稅期,毋須擔心外傭的合約何時生效。這不是比跟外傭合約日期掛鈎更簡單直接、更方便市民嗎?
暫停外傭稅只是曾特首紓緩市民通脹壓力的招數之一,其他措施還包括增加電費補貼,公屋免租兩個月,增發高齡及傷殘津貼,提供學童交通優惠等。這一系列措施將令政府在今個財政年度額外增加一百多億元的開支。對擁有四千多億財政儲備的特區政府來說,多花一百多億紓緩市民面對的通脹壓力不算亂花錢或缺乏財政紀律;但經過新一輪的「派糖」後,曾特首在他十月的施政報告應當以審慎為大原則,不要再為了挽救民望而再大灑金錢,不要再開出大批「巨額支票」,因為往下來的一段時間香港經濟將要面對更大的風險與挑戰,不會像過去一、兩年般順境。
首要的威脅自然是美國經濟持續放緩。房利美、房貸美的問題反映的是美國樓市仍未見底,樓價及交易量仍然不斷萎縮。經歷過香港樓市低潮的人都知道,樓市積弱拖垮的不僅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更包括投資及個人消費。而且,樓市的弱勢不可能在短期內過去,有可能維持三、五年甚至更長,也就是說,美國樓市及經濟在未來幾年或至少在二○一○年以前將持續不振,對外國貨品的需求將減少,美國企業及跨國企業將持續精簡架構及瘦身,令全球就業市場及經濟的活力大大減低。事實上當美國這個頭號經濟強國染上大傷風時,香港怎可能不受拖累呢?

更何況除了美國以外,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強國的增長速度也在放慢,她們對貿易、服務的需求肯定不如過去幾年般殷切。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這個金融、服務中心將陷於低增長以至負增長的困境。特區政府怎能不及早為逆境打算、怎能不及早為快將來臨的衝擊做好準備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