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一股西南氣流影響,本港昨日天氣炎熱,天文台雖未發出酷熱警告,但一度錄得市區氣溫達攝氏32度,西貢及屯門氣溫更分別高達攝氏33及34度。在天氣酷熱下,有7名男女分別在戶外及行山時,疑中暑不適要送院治療,當中一名老翁證實死亡。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則收到1,019名長者按動一線通平安鐘,其中93人需送院治療。
記者:鄧偉明黃學潤胡恩宏
昨日天氣酷熱下,很多市民紛紛到泳池、海灘暢泳消暑及行山。天文台表示,在昨下午1時至3時,一度錄得市區氣溫達攝氏32度,九龍城、西貢及打鼓嶺均錄得攝氏33度,屯門更達攝氏34度,京士柏平均紫外線指數達12,強度屬於極高。
受到一股西南氣流影響,天文台預測今日及未來數天大致天晴及炎熱,局部地區有驟雨,吹和緩西南風,氣溫介乎28至32度。
80歲翁小巴站中暑亡
昨晨9時許,一名患病80歲姓關老翁,與76歲姓李妻子離家途至黃大仙下邨龍樂樓對開小巴站時,關翁疑中暑暈倒。一名41歲姓甄女途人報警,惜事主送院後,延至早上10時30分證實死亡。
上午11時,76歲姓李老翁與三名朋友,在長沙灣金山郊野公園行山期間感到不適昏倒,由友人報警求助。消防員接報到場將他抬落山,由救護員送院無大礙。
逾千名長者按鐘求助
下午1時,52歲姓劉男子途經紅磡理工大學對開漆咸道南,疑難支酷熱突然在街頭暈倒,途人報警將他送院治療。與此同時,一名41歲姓陳男子在東龍洲行山時不適,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奉召到場,將他送灣仔直升機坪,再由救護車送院治療。
東龍洲男子疑中暑送院後約半小時,一名30歲姓李女子及一名80歲姓江老翁,分別在西貢大灘及海下行山,亦出現頭暈及作嘔不適報警,直升機接報到場將兩人救起送院。此外,下午3時許,51歲姓林女子在沙頭角分水凹行山感不適,亦需由直升機救起送院。
家庭醫生關嘉美叮囑市民,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長者及小童,在炎熱天氣下進行戶外活動要提防中暑。另外,昨日截至晚上7時,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共收到1,019名長者按動一線通平安鐘,其中93人需送院治療,大部份為頭暈及痛症患者。
醫生忠告:勿空肚行山 可先喝鹽水
對於昨日有多人在烈日下進行戶外活動時中暑,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天氣熱,後生仔都會中暑,何況係老人家!」她呼籲市民在炎熱天氣活動時,要做好預防中暑措施。
頭暈抽筋中暑先兆
關醫生忠告市民,當氣溫高逾攝氏30度時,中暑風險增高,長者及小朋友較易中暑,尤其是心臟病、血壓高、腎病、甲狀腺功能失調及患感冒發燒等病患者,均是高危一族,要特別小心。
她建議,天氣炎熱,市民應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若要往行山,除了要帶備足夠水份外,在出門前可喝混和半茶匙桌鹽開水的鹽水約兩杯(約500毫升),令身體有足夠電解質,並緊記不要空肚行山,特別是長者及小朋友,要吃一些粥、飯及麵包;行山時如感到口渴、頭暈、小腿抽筋或腹部肌肉有痛楚,均可能是中暑先兆,患者要即時在陰凉地方休息及報警送院治療。
本報記者
天氣炎熱六招防中暑
1)穿淺色、鬆身和通爽衣物,減少吸收熱力、方便排汗和散熱,帶備充足水份
2)當天文台公佈預測紫外線指數在6或以上,可考慮穿長袖布織衣物、戴闊邊帽子或撐傘、戴上可阻隔紫外線的太陽鏡,及塗上防曬系數15或以上的太陽油
3)酷熱天氣下,不應作長程登山或遠足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乏都會增加身體的負荷
4)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黃昏後進行
5)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設施,適當時在凉快處休息,讓身體回復體力
6)如選擇在室內做運動,應確保室內有足夠的空氣調節
資料來源:衞生署
你的意見?
●現時的炎熱天氣警告系統是否完備,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嗎?
●往行山做運動,你有何裝備及招數預防中暑?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37112411
或發短訊至:601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