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是道德高地的入場券 - 林夕

仇富是道德高地的入場券 - 林夕

劉吳惠蘭在商台《有誰共鳴》訴心聲:「商界很奸,非常凶險,為了錢不擇手段,當人是賺錢機器,無人受到尊重」。
希望這只是她初出道考AO時的想法,不願入商界,做一公務員,按部就班有規有矩平穩是福。可是,人一多的地方,就沒有凶險鬥爭?即使是佛門,當年達摩祖師,法衣傳到第五代,最後一代傳人六祖慧能,一樣因禪宗二分為南北而不斷隱匿避禍,多年後才能打正旗號弘法。
又甚麼是商界?出版界傳媒界音樂界都在從事商業活動,不賺錢就難以生存,而要賺錢有時又不免要懂一點手段,問題是手段有否傷害別人以至公眾利益。
不幸的是奸商奸商,叫得太順口了,逢商必奸,官商必然勾結。這種仇富心態,記憶中是回歸以來的新產物,從前多少白手興家的大款,是多少人模仿的偶像。
如今仇富已是道德高地的入場券,看議員反對減利得稅的一臉兇悍,彈政府施政時動不動就拿紅酒稅諷刺唐英年,禮賓府中無辜的鯉魚也是熱門的開刀對象,一定得到共鳴。如果論政只是這個水平,議員不妨要求把利得稅改為劫富濟貧複雜無比的累進制,看營商環境再失去一個競爭力,奸商都改邪歸正,這個做不得,那個賺不得,生產力效率回報都放在一旁,港資外資都放棄賺錢機器的角色,那,誰來創造職位,誰來出糧,錢不能賺盡,薪又憑何加盡?一個奸人去到哪裏都是奸,在武林,在校園,在文壇樂壇,在電影圈在大圈小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這麼一說,不如大家務農去好了。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