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老爺機器 過萬鉛鑄字粒<br>活字印刷店盼變博物館

擁有老爺機器 過萬鉛鑄字粒
活字印刷店盼變博物館

【本報訊】電腦年代,書寫印刷全都可以自己動手DIY。過去中文印刷都以活字印刷,由工人依照文章從字架揀取鉛字,過程工序繁複,近年已被新技術取代。現時全港餘下三部半自動活字印刷機,其中一部置於中環城皇街一間擁有30多年歷史的印刷店,即將因市建局重建計劃要遷走,80歲的店主希望市建局保留該店改作印刷博物館,讓市民在這電腦年代仍對中國活字印刷術有所認識。 記者︰袁慧妍

印刷公司東主李澤裕(80歲)有約60年印刷經驗,經營的印刷店位於中環城皇街。
李伯表示,六、七十年代是印刷業黃金時期,中區一帶印刷店逾50間,他於上址開店30年,印象最深是95年接到丹麥皇室的定單,為港產王妃製作婚禮紀念冊,「嗰時居港澳嘅丹麥人都為佢哋寫祝福字句,丹麥領事仲邀請我寫埋一份,我諗我應該係唯一一個用中文寫『愛情永固』祝福佢哋嘅人。」

全港僅剩三部機

李伯續稱,由於他的印刷店位於市建局H19重建區內,附近的印刷公司大多已遷走,他年事已高,子女也不願繼承父業,他覺得這些古老的印刷機及配備若被迫遷走實在可惜,故希望市建局能於H19區內設立一間印刷行業歷史博物館,陳列40至80年代的印刷用具,包括他擁有的全港僅餘三部半自動活字印刷機的其中一部,以及過萬活字印刷用的鉛製字粒,希望藉此加深新一代對香港印刷業發展的了解。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昨日在李伯的印刷店舉行「執字粒工作坊」,讓市民親身接觸該部半自動活字印刷機的操作過程,希望在這電子化年代,仍能對中國活字印刷技術和歷史有所認識。

長春社介紹操作六十年代半自動活字印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