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況影響成績 濕疹童被排擠

病況影響成績 濕疹童被排擠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敏感症狀,幼兒發病更有越來越早的趨勢。有註冊中醫師指出,曾有兩個月大的嬰兒因濕疹發作至徹夜難眠需求診,濕疹帶來的不適會影響兒童胃口及睡眠質素,增添孩子的精神壓力,加上孩子成長所面對社交及學業的壓力,會令濕疹惡化。 記者:鍾麗霞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出,中醫稱濕疹為濕瘡,屬過敏性炎症皮膚疾病,兒童濕疹主要分為脂溢性、滲出性及亁燥性三種,脂溢性濕疹呈小片紅斑狀,並附有黃色鱗屑,滲出性濕疹患者的皮膚有紅斑及水泡,𢱑損後患處會流膿,亁燥性濕疹則患處潮紅亁燥,更會大量脫落皮屑,濕疹會反覆發作,患者非常痕癢,晚間情況尤為嚴重,令患者的睡眠質素下降,影響學業。

雙親患病 遺傳率九成

兒童患上濕疹後面對反覆發作的不適,彭明慧指出最近曾有一名患上濕疹的6歲男童求診,接受治療後病情有明顯的好轉,但後來又惡化,細問原因下才發現男童因濕熱影響外貌,被同學排斥,故不願上學,情緒也大受困擾。
她表示壓力是誘發濕疹的原因之一,「細路仔都會有壓力,好似成績唔好、畀同學排擠、買唔到心愛嘅玩具,只要覺得唔開心,情緒有變化,都會有壓力,令濕疹惡化。」
她說,濕疹屬遺傳性很強的疾病,若母親患有濕疹,子女患病的風險增加30至40%,若雙親同樣患病,子女遺傳到濕疹更增至80至90%,而母親在懷孕期間戒口,少吃「有毒」食物,例如牛肉、鵝、鴨、笋及菠蘿等,避免出現胎熱,可減低嬰兒患上濕疹的風險。

明代古方 可有效紓緩

中醫的浸洗、藥膏甚至食療也可紓緩濕疹不適,彭明慧說:「多好父母唔放心仔女食藥,外用嘅治療會比較放心。」其中明代著名醫師陳實功研製的紫雲膏配方,對治療濕疹等皮膚頑疾非常有效,成份包括紫草、當歸、冰片、胡麻油及蜜蠟等,但患有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孕婦及患有溶血性疾病人士均不適宜使用。至於湯水方面,她建議家長可用土茯苓、綿茵陳、扁豆、燈芯花、生地及瘦肉等藥材煲湯,有去濕清熱功效,常用於紓緩濕疹。

中西醫均無根治良方

濕疹可以斷尾嗎?相信是不少家長的疑問。現時不論中、西醫也沒有絕對根治濕疹的方法,治療也以紓緩病症為主,但部份家長對藥物治療也很抗拒,擔心藥物副作用影響子女發育。其實不用食藥的針灸治療,可改善皮膚健康、促進血液循環及去濕,可減輕濕疹病情也有患者接受約兩個月治療後濕疹長期未有復發,療效顯著。

紫雲膏成份包括紫草、當歸、冰片、胡麻油及蜜蠟等,對治療濕疹等皮膚病非常有效。

新鮮的土茯苓、綿茵陳、扁豆、燈芯花、生地及瘦肉等藥材煲湯,有去濕清熱功效,可紓緩濕疹症。

針灸後至今未復發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出,四個針對濕疹的穴位包括曲池、陰陵泉、血海及足三里,針灸曲池穴可改善皮膚及毛髮健康,陰陵泉穴則可去濕,血海穴可提升血液循環,改善濕疹患者長期身體虛弱的問題,足三里則屬保健穴。
幼兒也可接受針灸治療,由於針灸的療效一般可維持48至72小時,故她建議患者每周接受兩至三次,每次約20至30分鐘治療,曾有一名30多歲的濕疹患者,接受約兩個月治療後,濕疹暫未有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