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跨灣大橋拍板<br>連接藍田隧道 10分鐘到西九

將軍澳跨灣大橋拍板
連接藍田隧道 10分鐘到西九

【本報訊】政府落實將軍澳跨灣大橋及藍田隧道工程項目,2016年通車,將軍澳車輛只需約10分鐘便可直達西九龍填海區。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公佈工程簡介,指大橋可減少將軍澳市中心的擠塞,隧道可連接中九龍幹線,但工程可能危及一條小溪內的菲律賓枝牙囗公虎魚,以及在將軍澳海岸線的小型珊瑚群的生存。 記者:呂焯均

土木工程拓展署正為大橋及隧道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大橋由將軍澳工業區附近的大型樓盤日出康城作起點,跨過將軍澳灣,到達將軍澳墳場附近的藍田隧道收費廣場,再進入隧道,在東區海底隧道旁接駁T2公路,經過九龍灣海邊往啓德,然後接駁中九龍幹線的隧道直抵西九龍填海區。

工程影響區內生態

該署在工程項目簡介指出,藍田隧道長4.8公里,雙線雙程行車,將軍澳跨灣大橋長1.8公里,也是雙線雙程,但大橋特色是有行人路和單車徑。
該署指出,將軍澳灣東面及西面海岸線,以及近鯉魚門峽的海岸線,都有小型珊瑚群。在將軍澳墳場附近一條小溪,有菲律賓枝牙囗公虎魚。該種小魚最大體長5厘米,在亞洲的日、台、菲、馬等地都有,之前在受人為破壞的東涌河也曾發現。
日後運作階段,菲律賓枝牙囗公虎魚的幼魚往返海洋棲所的通道,會受填海影響。該署建議施工期間,在小溪旁設置圍網或圍板,保護已成長的公虎魚。到了日後運作階段,則提供由小溪往返海洋棲所的適當通道。此外,大橋橋樁表面範圍,可作為新生境予珊瑚群重新聚集。
在考古價值方面,該署說將軍澳灣初步發現有4處表面異常點和兩處埋藏異常點,在施工和運作階段,會盡量避免影響。潛水員將會實地視察調查海床表面異常之處。

藍田隧道工程可能危及區內小溪的菲律賓枝牙囗公虎魚。

藍田隧道及將軍澳灣大橋位置及資料

通車:2016年
總長:6.6公里
隧道/大橋:3公里/1.8公里
行車線:雙程雙線
特色:大橋附單車徑和行人路

資料來源:土木工程拓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