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科技界三大龍頭微軟、Google及國際商業機器(IBM)不約而同於周四派發上季成績表,三者在環球經濟轉弱的環境下仍能錄得介乎22%至42%的盈利增長,反映新興市場對科技產品的強勁需求仍可支持業界繼續擴張,亦反映科技股相對盈利倒退、甚至見紅的金融界及汽車業顯現較強抗跌力。
微軟上季純利升42%至43億美元(約335億港元),每股盈利46美仙,較估計少1美仙;銷售額增18%至158億美元。該公司預測今季每股賺47至48美仙,銷售額料介乎147億至149億美元,均低於市場預期。財務總監利德爾表示,經營環境持續嚴峻無損公司對前景的信心,微軟已積極拓展海外,上季海外市場銷售增長已較美國多三個百分點。
微軟上季多賺42%
Google次季多賺35%至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每股盈利3.92美元;不計員工認股權開支,每股賺4.63美元,亦稍低過預期的4.73美元,主要因研發開支急增所致。期內銷售額大升43%至39億美元。行政總裁施密特首次承認公司面臨更艱難的經濟環境,但因國際需求依然熱切,瀏覽人次持續上升,故看好本季度表現。
業務比微軟及Google更國際化的IBM次季純利升22%至27.7億美元,勝預期;銷售額增13%至268億美元,當中美國銷售僅升8%,遠遠跑輸歐洲及亞洲的20%及16%升幅。IBM輕微調高全年盈利預測,行政總裁帕爾米薩諾稱對全年業績樂觀。
微軟及Google業績稍低於預期,拖累股價昨曾挫8.76%及9.79%,IBM股價升2.75%。分析員指,從科企成績可見,不但新興市場對軟件需求強勁,已發展國家亦要加強科技設備來節省時間及成本,因此即使環球經濟放緩,科企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