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行「驗身」報告建議<br>存款保障應提高至20萬

港銀行「驗身」報告建議
存款保障應提高至20萬

【本報訊】信貸危機令金融機構資金緊拙,去年英國NorthernRock(NR)因擠提而最終被政府接管事件,值得金管局借鏡。金管局委任獨立顧問簡達恒,為未來本港銀行體系發展的「驗身」報告,昨日正式發表。該研究指,本港銀行體系穩健,並無發現監管架構或程序,存在基本不足之處,但可優化措施打造更穩健基礎。報告建議,擴大金管局監管權力,調查權不低於證監會,以及檢討存款保障制度,保障上限可提高。 記者:李培瑛

簡達恒指出,金管局應吸取英國處理NR問題的經驗,不適當地偏重消費者,可降低監管機構對盡力減少銀行倒閉風險的專注程度,因此不建議授予金管局保障消費者的具體法定責任,亦不認為金管局應負責監管滙款代理與找換商,以免減低原有工作專注程度。金管局應繼續其不參與解決銀行與客戶之間個別糾紛的做法,這是銀行業申訴專員的責任,又指出本港將來或需要委任銀行申訴專員,處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糾紛,因財富管理業務急速發展,有關需要更明顯。
報告又指出,金管局應考慮是否需要擴大金管局總裁的處分及調查權力,認為其調查權力應擴大至不低於證監會的同等水平,處分權力方面可考慮包括發出公開聲明,甚至罰款。

擴大金管局處分及調查權

簡達恒的報告認為,本港銀行體系的安全網機制,應檢討在港提供存款保障水平,以及毌須增加年度保費而提高受保存款限額的可行性。他認為可考慮將存戶保障上限由現時的10萬元提升至20萬元,相信隨着存款保障基金累積滾存,即使調高保障上限,保費亦毌須大幅提高。存保計劃應研究英國在NR事件後,對存保計劃作出的修訂,以及最新國際原則。

任總籲增金融產品透明度

報告呼籲金管局密切留意銀行承擔的風險,尤其是複雜衍生工具。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每周專欄《觀點》指出,一大堆複雜的結構性金融產品,捲起金融界巨浪,欲改善次按帶來的問題,首先應增加金融產品透明度;另規定發行人載明適當的健康警告。
報告又提及,金管局應按巴塞爾委員會就次按危機發出的詳盡建議制訂監管政策,包括檢討現行的流動資金制度,本港特別有需要修定現行法定最低流動資產比率,慎防出現金融危機時,金融機構缺乏流動資金周轉。
財經事務局發言人回應說,歡迎報告確認香港銀行體系穩定及監管制度有效,該局會詳細研究報告內容,再與金管局研究落實。公眾及業內人士亦可於10月底前發表意見。

金管局研究報告建議撮要

《金管局總裁的職能及權力》
‧不應負上有關消費者保險的具體法定責任
‧將來或有需要委任銀行業申訴專員
‧考慮擴大處分及調查權力至不少於證監會

《存款保障計劃》
‧檢討毋須增加年度保費而提高受保限額的可能性
‧研究NR事件後的修訂及國際原則

《銀行體系穩定涉及的管治事項》
‧擴大目前的覆核審裁處,成為銀行業上訴審裁處
‧考慮銀行公會委任一位專業人士為總裁及成立常設秘書處

《監管架構》
‧精簡非現場審查程序
‧力求減少年度獨立審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