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臨床研究乙肝病人患肝癌<br>肝病權威黎青龍被投訴失職

參與臨床研究乙肝病人患肝癌
肝病權威黎青龍被投訴失職

【本報訊】國際肝病權威、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及肝臟組主管黎青龍被投訴失職,導致一名參與其臨床研究的乙肝病人患上末期肝癌。患者父親質疑醫生未有定期為其子進行甲胎蛋白測試監察病情,致未能及早發現及治療肝癌,提醒其他參加者確定自己有否進行有關測試,以免患上肝癌而不自知。瑪麗醫院發言人表示,醫生事前已向病人解釋研究詳情及風險,而且病人在研究期間,沒有完全依從指示服藥。

家人質疑未定期監察

現年33歲的曾立瀚在98年11月被診斷為乙型肝炎患者,02至07年中參與黎青龍帶領的臨床測試計劃,定期到瑪麗醫院覆診及取藥。今年3月他感到腹部不適,經檢查後發現患上末期肝癌,甲胎蛋白指數超高,癌細胞更已經擴散至肺部,於是向其他專科醫生求診。
曾立瀚的家人後來向黎青龍的助手索取醫療紀錄,卻獲回覆指他們從沒有進行甲胎蛋白測試,至5月2日曾以書面向醫院索取醫療紀錄副本,才獲黎回覆指有關測試不包括在計劃內,但每年有為他進行一次測試。在家人再度要求下,才得到「異常簡單的報告」,整張紙只有一個甲胎蛋白測試的數字,沒有任何醫生分析及跟進事項,更欠缺2007年的資料。
患者父親曾松源質疑,黎青龍多年來一直未有定期為其子作甲胎蛋白測試,以致他未能及早發現肝癌,擔心同一臨床測試計劃的部份病人也患上肝癌而不自知,提醒參與黎青龍領導的臨床測試計劃的病人,必須立即查問,以確定有否定期做甲胎蛋白測試,避免成為另一受害人。

瑪麗覆稱已解釋風險

瑪麗醫院發言人昨晚表示,有關臨床研究得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核准,醫生事前已向患者解釋研究的詳細內容、過程及有關風險,曾立瀚有約一個月時間進行考慮。發言人指,曾在研究進行期間均定期覆診及驗血,但未有完全依從服藥指示,也未有在07年11月覆診,故欠缺該年的資料。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指,肝癌細胞不斷增生時,血液中甲胎蛋白數值會相對提高,故有關測試有助發現早期肝癌,以接受進一步超聲波檢查,從而確診。他指,一般會建議乙肝帶菌者每3至6月接受甲胎蛋白測試,因肝癌發展迅速,每年檢查一次有遺漏風險。